“隳节败名,不如全节。” 这老话儿,搁现在听,竟觉出几分揶揄来了。
近来“电车骤停”的幺蛾子,网上炒得沸沸扬扬。本想趁着智能浪潮,捞点儿实惠,结果冷不防地,座驾给你玩儿个“急刹瘫痪”,这戏谑不戏谑?这可不是赛博朋克桥段,是血淋淋的现世报,而且,撞上这邪门的还不在少数。
事情是这么个景儿。一些入手了磷酸铁锂电芯+单齿比混动车的朋友们抱怨,高速溜达着,猛地就痿了,车速俯冲,甚至直接撂挑子。脑补下那画面,时速一百二十公里,倏忽间跌到六十,后头车要是贴得紧,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更甭提,万一在爬坡、过弯,抑或夜幕时分,那风险简直悚然。
这“抛锚”,可不是小儿科。轻则刮蹭追尾,重则人仰马翻。数据佐证,高速顿挫事故中,超过四分之一都伴生着磕碰。而且,这爱车一旦宕机,引擎、电匣子也跟着遭殃。本想抠搜点油费,结果修理费都能再置办一辆了。更闹心的是,遭遇过失速的车主,心底那叫一个七上八下,生怕哪天又来一出。
你兴许会问,怎生偏偏是磷酸铁锂+单齿比的车容易现眼?说白了,就是技术路线和抠门算计搅和出的烂摊子。
先来说说这磷酸铁锂电芯。这物事有个痼疾,就是电量刻度不靠谱。好比你手机电量,明明显示还有五分之一,结果一启动个大型app,立马黑屏。这磷酸铁锂电芯也类似,电压波动小,电池管家没辙儿精准判别剩余电量。尤其常年累月地快充,或者数九寒天,电量“注水”就更离谱。
再瞅瞅这单齿比变速箱。这玩意儿架构简易,成本洼地,但也有个死穴,就是引擎在高转速下,动力输出容易受限。你想啊,高速巡航那阵儿,引擎既要牵引车轮,又要给电匣子补给,要是功率捉襟见肘,系统就只能强制降速,于是乎就失速了。
这就像甚?就像一个弱不禁风的后生,既要拽车,又要给移动电话续航,稍微一累,就只能卸磨杀驴了。
更要命的是,有些车商为了锱铢必较,故意把电匣子里的存量藏掖起来,让用户误以为还有电,其实已经油尽灯枯了。这叫“SOC虚标”,说白了,就是诳你。
气候因素也影响甚巨。严冬腊月,磷酸铁锂电芯容量锐减,动力更是捉襟见肘。在云贵高原,空气稀薄,引擎功率打折,失速的概率也水涨船高。数据表明,高原地带的失速投诉量比平原地界高出四成。
你瞅,这技术短板、用户习性、气候波及,再掺杂着厂商的成本锱铢必较,一环套一环,最终酿成了失速问题的井喷。
那咋整呢?莫非买了这号车就只能自认倒霉吗?当然不是。
头一条,驾驶时要留心。长途奔袭前,尽量把电量充到四成以上,在高原、冰寒地带,最好充到五成乃至七成。隔三差五地慢充一次,给电匣子做个“体检”,校准一下电压。
再者,可以考虑升级一下爱车。譬如,装个外挂的电量显示器,随时掌握真实电量。抑或,优化一下引擎进气系统,提升高原地区的动力。再不然,加装个电匣子加热膜,减缓寒冷环境下的容量衰退。
其实归根结底,磷酸铁锂+单齿比混动车,就是一种“应用场景受限”的产物。在城市里溜达,性价比确乎喜人。但在高速、冰寒、高原等极端工况下,可靠性就差强人意了。
所以,倘若你经常跑长途,还是建议入手三元锂电芯+多齿比变速箱的车型。虽然价格贵点,但安全更有托付,放长线钓大鱼,或许更划算。
这年月,置办辆车实属不易,谁也不想终日惴惴不安。期冀车企们能多费点心思,把技术搞得精益求精,别为了蝇头小利,拿用户的安危当儿戏。千真万确,安全才是回家最近的路,不是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