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上岸!顶住价格战仍盈利,零跑跃升新势力TOP3

去年冬天,杭州一家汽车工厂门口出现了震撼一幕:5000名工程师穿着统一工装,在寒风中整整齐齐排成方阵合影。这不是什么大型庆典现场,而是一家车企的九周年纪念——零跑汽车的员工们正用这种方式宣告:曾经不被看好的"技术宅"品牌,现在已经是新能源赛道的前三强了。他们用财务报表上13.3%的季度毛利率和全年超29万辆的交付量,上演了令人惊叹的逆袭故事。

彻底上岸!顶住价格战仍盈利,零跑跃升新势力TOP3-有驾

你可能要问,这个没有明星CEO站台、营销费还不到别家零头的品牌,凭什么能在惨烈的价格战中实现盈利?秘密藏在他们的车间里。走进零跑工厂,你会发现组装线上的零件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C10和C16的零部件通用率高达88%,比很多手机厂商的代工厂还夸张。这种"拼乐高"式的造车法,让每辆车的研发成本直接砍半。去年他们光是电池包自研就省下5个亿,相当于每天起床就赚了137万。

说到省钱,零跑可是把"神仙算盘"打到了极致。别人家激光雷达要加价2万,他们愣是给你塞进15万的车里。今年推出的C16增程版,纯电续航干到200公里还带座椅通风加热,隔壁友商看了配置单直呼"不讲武德"。网友在论坛里开玩笑:"买辆零跑省下的钱,够带全家去三亚玩三趟"。这种"价格屠夫"的狠劲,让零跑在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激增的战场上硬是啃下了近30万销量。

彻底上岸!顶住价格战仍盈利,零跑跃升新势力TOP3-有驾

但光会省钱可成不了气候。去年最让行业震惊的,是零跑竟同时牵住了两位大佬的手——全球第四大车企Stellantis和中国汽车工业长子一汽。这可不是简单的战略合作,Stellantis直接把自己的中国区COO派驻到零跑当合资公司CEO,相当于把半个身家托付给了这个新锐品牌。这种操作在汽车史上都少见,就像刚毕业的实习生突然成了跨国公司联席CEO。

零跑的海外布局更让人眼前一亮。去年他们把展厅开到埃菲尔铁塔脚下时,巴黎车展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欧洲人看着售价2.8万欧元的C10啧啧称奇:这车既有特斯拉的科技感,又有沃尔沃的安全配置,价格却和大众ID.4差不多。现在欧洲335家门店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证明了中国智造在海外也能玩转"降维打击"。

彻底上岸!顶住价格战仍盈利,零跑跃升新势力TOP3-有驾

要说零跑最聪明的策略,是给消费者心里钉了个"锚点"。当大家都羡慕理想的冰箱彩电大沙发时,零跑喊出"半价享受同款配置"。就像手机圈的小米,先用参数抓住技术控,再用价格打动务实派。有位奶爸车主在抖音分享经历特别有意思:他带着全家试驾完理想L8,转头去隔壁零跑展厅定了C16,省下的12万正好给孩子报了六年辅导班。

当然,零跑也没打算永远当"平价替代"。今年即将上市的C19旗舰SUV首次试探20万+市场,据说要把激光雷达和8295芯片做成标配。这就像是优衣库突然出了设计师联名款,既要保持性价比,又要撕掉"廉价"标签。行业观察家们都在猜,这款车会不会成为新能源界的"汉兰达终结者"。

彻底上岸!顶住价格战仍盈利,零跑跃升新势力TOP3-有驾

回看零跑的成长史,就像在看一部逆袭爽文:2019年首款车S01被吐槽"老头乐",2022年靠C11杀入主流市场,2024年直接冲进行业前三。创始人朱江明说得好:"我们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要当最会吃螃蟹的人。"当其他新势力还在为融资发愁时,零跑账上趴着204亿现金,足够支撑未来三年的技术军备竞赛。

眼下新能源汽车淘汰赛进入白热化阶段,零跑却像游戏里叠满增益Buff的战士。既有自研技术的"金钟罩",又有规模效应的"铁布衫",还握着国际合作的"倚天剑"。当别人还在纠结要不要跟进降价时,零跑已经用成本控制构筑起护城河。正如资深投资人说的:"现在看零跑就像2018年的比亚迪,等大家反应过来时,它已经跑到下一个山头了。"

彻底上岸!顶住价格战仍盈利,零跑跃升新势力TOP3-有驾

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注定是效率与创新的双重较量。零跑用事实证明,在这个既要拼研发又要斗成本的战场上,"闷声发财"才是最高明的生存哲学。当行业还在争论"活下去需要多少钱"时,这个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品牌,已经在盈利的沙滩上支起了遮阳伞。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