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

8万出头?带发光标、带尾翼、还有AI会接梗?

销售把报价单一推,我的咖啡差点洒裤子上。

9月临近,第四代长安逸动被一堆手机包围,灯一亮,尾翼一抬,围观的人群像中了到店打卡的魔法。

有人只录了十秒,已经给它起了外号:买菜车里那个会打扮的。

试驾那天风有点大,IACC在环路上把方向盘握得稳稳的,车道线偶尔虚一点,它也不急躁。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更妙在地库,540°影像把柱子和拐角都放大,倒车像看综艺,有趣但不紧张。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这代逸动不是靠嘴说智能,它是在赌你的肢体记忆要不要还留着按键的那种记忆。

外观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设计师做出来的。

格栅像是把网面一点点往外扩,边缘不做边,高配尾翼弹起那一下,挺坏,坏得有点讨喜。

溜背线没走极端,18英寸多幅轮毂撑起侧身,夜里那圈灯和LOGO一起亮,像穿了件会呼吸的T恤。

门把手回到了传统造型,冬天手套一戴,能抓住的才叫友好。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有个年轻爸妈把孩子抱上后排,第一句不是问空间,而是问语音识别会不会听方言。

DeepSeek那套大模型装在天枢里,孩子喊了两句家乡话,空调懂了,人笑了。

最解气的还不是这个,是中控下面那排钢琴键。

开车久了都知道,盲操就是刚需,尤其红灯前想调个风量,不想在屏幕里捞鱼。

动力没搞虚头。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1.5T蓝鲸,141kW,7速湿式双离合,账面不吓人,脚下不空心。

走走停停时它像个性格正常的同事,叫它干啥就干啥,没脾气。

WLTC油耗写6.4L/100km,粗算下来,比我那台老1.6省一截。

真挑刺的点也有,低速蠕行是不是够顺,建议拉着销售去挪挪车、堵一堵,数字不会告诉你的,屁股会。

同价位的对手站在一边看热闹。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朗逸和轩逸有那份老资格,开起来像厚棉服,保守但安心。

帝豪冲劲大,性价比写在脸上。

逸动这次换了打法,先把你看得见的地方堆满:发光LOGO、电动尾翼、贯穿灯、AI语音;再把你用得着的东西留住:物理键、传统门把手、可盲操逻辑。

像球场上先抖个背后运球,再老老实实一个挡拆,前戏足,得分靠基本功。

媒体试驾群里有人开始抠细节。

L2级辅助是全套还是半套,车道居中在并线多的匝道会不会晕;AEB触发阈值调得保守还是激进;TSR识标在复杂路段有几次漏读。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工程师可能更在意另一个表BOM。

能发光的LOGO、电动尾翼、14.6英寸大屏、540°影像、雷达和摄像头的数量,这些感知价值不便宜,把传统门把手捡回来,就是为了把钱花在镜头能拍到的地方。

有趣的是,它也开始玩气质管理。

上一代的稳、省、厚道没丢,叠加了好看、好玩、好上手。

坐进来那一瞬间不像给你普法,像给你递了支圆珠笔你要写复杂的,屏幕在;你只想划一下,按键在。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这种别逼用户学太多的态度,在十万级上很少见。

多数车讲堆料,少数车讲选择成本,逸动站在了后者。

价格是话题的导火索。

入门要是敢摸8万出头,主销稳在9-10万,入门合资的安全感会被轻轻碰一下。

渠道那边已经准备好四段式演示:开灯、升翼、语音、盲操,手法熟练得像烤串师傅。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金融、置换补贴一加,犹豫症会被现场音乐治好大半。

别说没有争议,DCT的口碑需要时间,智驾在雨雪里需要日常样本,谁家都得交作业。

我喜欢它在细节里的人味。

比如儿童锁的位置不藏,半夜找得到;比如储物格不乱搞奇形怪状,矿泉水瓶插进去不摇;再比如后排的座椅角度能让我这种腰不太好的中年人坐两小时不抱怨。

很多品牌讲故事,逸动这回讲的是家里那些琐碎扫地、做饭、换灯泡不浪漫,但日子是它们撑起来的。

把话说直。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十万元级家轿不是没有对手,是对手太像了。

这回逸动的武器列表刚好砸在内容生态的甜区:视觉冲击好拍,AI交互好演,智驾好摆拍,参数好对比。

流量会来,口碑要靠时间慢慢发酵。

等三个月,看真实车主在雨夜里的一条留言,比我这篇长话短说更有穿透力。

历史的旧账也得翻一翻。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多年前大家把ESP普及到入门,被吐槽堆配置,后来谁不配谁难堪。

AI座舱和L2会不会走同样路径?

十万级的答案往往不靠演讲,靠保有量。

等街上每过十辆车就有一辆在你旁边亮着那圈灯,你的价值判断可能悄悄改了口径。

写到这儿我还在想门把手这小事。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看似保守,其实是对极端气候的现实主义。

北方零下十几度抹一把霜,隐藏把手的浪漫值只能打一半;传统把手那一下咔哒的反馈,是冬天手心里最朴素的安全感。

设计师没硬刚潮流,退一步,把体验让给了天气。

最后抛个硬结论,别藏着掖着。

预算9到10万,想要一台能养、能玩、还能体面地停在小区里的家轿,这代逸动值得先开一圈。

重点摸清三件事:地库低速是否顺滑;AI在嘈杂环境里的反应是否稳;车道居中的轨迹是否黏。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搞明白这三项,心里八成就有了底。

关键词散着放着,别堆在一起:第四代长安逸动、十万元级家轿、AI智能座舱、L2辅助驾驶、1.5T蓝鲸发动机。

话丢在这儿,我的态度也摆在这儿家轿可以有点耍帅权,帅过了头就累赘。

你要面子,它给灯光;你要省心,它给按键;你要底气,它给动力。

逸动第四代或9月登场?颜值在线+1.5T够劲,正面硬刚朗逸-轩逸-有驾

剩下那点犹豫,交给一次像样的试驾,别被我这几段字劝服,车门一关,耳朵和屁股说了算。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