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能否成主流未定,但小型油车已濒临淘汰
七八万预算。曾经的选择很明确。
买飞度。或者POLO。再不济捷达也行。
省心。耐用。油耗低。闭眼入。
那时候的小型油车,是真香定律的代名词。
可现在呢?翻开2025年8月的销量榜——前十名里,没有一款燃油车。
飞度全国只卖了23台。你没看错,23。
POLO?焕驰?月销勉强过三百就算烧高香。
这还是在降价三万的前提下。指导价9.09万,裸车不到六万五。
飞度呢?账面9.78万起。实际裸车价已经砸到6.78万。
十年前的价格。卖的是十年前的产品。
但市场不买账了。为什么?
因为同样的钱——你能买到海鸥、缤果、L6。
一辆比亚迪海鸥。续航300公里起步。支持快充。
后排空间?比飞度还宽敞。真的。
五菱缤果。大屏、车联网、语音控制。日常交互像手机一样自然。
而你的飞度呢?还在用机械手刹。中控屏?那是顶配才有的“奢饰品”。
动力呢?1.5L自吸。最大马力131匹。百公里加速10秒开外。
海鸥呢?电机响应0.1秒延迟都没有。起步快得让人心跳漏一拍。
你说它只是代步车?可人家连空调制冷速度都比你快。
更扎心的是成本。飞度百公里油耗6.5升。按8元油价算——每公里0.52元。
海鸥呢?每公里电费不到0.1元。一年两万公里,省下八千块。
八千块。够充多少电?够你从北京开到三亚来回两趟。
这不是升级。这是降维打击。
消费者不傻。他们知道什么叫“值”。
以前买车图啥?代步、省油、皮实。
现在呢?同样是七八万——能买智能座舱、自动辅助驾驶、远程控温。
能买五年不用进加油站的自由。
谁还愿意回到那个每次加油都要咬牙的时代?
小型油车输在哪?不是品牌。不是情怀。
是产品力彻底断层。断层到连“性价比”都撑不住。
你以为厂家不知道?他们比谁都清楚。
所以POLO降价三万。飞度暗降两万。
可越降价,越没人买。恶性循环开始了。
一辆车卖得越便宜,越显得它“不值钱”。
消费者心里嘀咕:这车是不是快退市了?不然为啥这么狠砍?
二手车商更精。飞度三年保值率曾高达72%。
现在?跌到50%以下。而且还在往下走。
没人接盘。因为下一代年轻人根本不认这个“神车”标签。
对他们来说,飞度是“爸妈那代人的回忆”。
而海鸥,是“我人生第一辆车”。
情感归属变了。价值认知也变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趋势正在向上蔓延。
A级车市场,秦L DM-i月销四万+。银河L6紧随其后。
B级车呢?深蓝SL03、极狐阿尔法S,价格打到15万以内。
C级?蔚来ET5T、小鹏G9,智能驾驶全系标配。
燃油车的最后堡垒——操控、声浪、长续航——还在吗?
操控?电车扭矩瞬间爆发。弯道稳定性靠电池低重心加持。
声浪?年轻人戴耳机听歌。谁在乎排气管轰鸣?
续航?主流电车普遍600公里以上。快充半小时补能80%。
加油站排队?那是上个时代的烦恼。
你说电车一定能完全取代油车吗?不一定。
充电焦虑、电池衰减、冬季打折……问题依然存在。
但问题是——这些短板,正以年为单位快速修补。
而燃油车呢?技术天花板早已触顶。
内燃机效率提升0.1%,都要花上亿研发。
电车呢?芯片迭代一次,智能系统全面升级。
软件定义汽车。不是口号。是现实。
当一辆车能OTA升级动力响应、刹车脚感、悬架软硬——
你还觉得它只是“代步工具”吗?
它在进化。而你的油车,出厂那天就定型了。
回到最初的问题:电车会不会成为核心?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
小型油车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不是被政策杀死的。不是被资本围剿的。
是被消费者用脚投票,一点一点淘汰的。
他们不是讨厌油车。他们只是选择了更好的东西。
就像当年淘汰磁带。换成CD。
不是因为磁带不好。而是CD更清晰、更方便。
技术迭代从不温柔。它只问效率。
下一个五年。当固态电池量产——续航突破1000公里。
充电速度压缩到5分钟。寿命翻倍。
到那时,现在的争论还会存在吗?
或许,连“油车vs电车”这个问题本身,都会变得可笑。
就像今天没人问:为什么不用马车上班?
因为答案太明显了。
不是马跑得不够快。是时代不需要它了。
小型油车如此。其他燃油车呢?
想想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