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质量垫底引争议!车主直呼榜单不靠谱
“榜单倒数第一,车主却夸上天?”
五一刚过,两份截然不同的汽车质量榜单让车圈炸了锅。中国汽车质量网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车质量排行中,小米SU7以239分排名垫底,而同期的车质网榜单上,小米SU7却以1.7分高居第二,仅次于零投诉的五菱缤果Plus。这波“冰火两重天”直接把消费者整懵了。
矛盾数据从哪来?
中国汽车质量网的榜单显示,小米SU7三个月内仅有7条投诉,但其中包含“误踩油门索赔”“提车延迟赔偿”等非质量问题。有博主统计后发现,若剔除这类投诉,SU7的投诉率仅为万分之0.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车质网的评估体系更侧重故障率,数据显示小米SU7的故障投诉量极少,甚至被车主称为“开不坏” 。
样本量争议成焦点
中国汽车质量网三个月仅收到6500条投诉,被网友吐槽“数据量还没车质网零头多”。相比之下,车质网单月投诉量就突破1.4万宗,覆盖车型更全 。行业人士分析,样本量过小可能导致排名失真,尤其对销量基数大的车型不公平。
车主:用脚投票更真实
郑州车主李女士刚提车三个月,她对榜单结果直呼“离谱”:“续航扎实、智驾流畅,群里几百个车主没人吐槽质量问题。”社交平台上,#小米SU7质量倒数第一#的话题下,大量车主晒出冬季续航实测数据零下10℃还能跑400公里,比部分榜单“优等生”更抗冻 。
“榜单打架,不如看口碑”
资深分析师孙先生指出,新能源车质量评估缺乏统一标准:中国汽车质量网侧重投诉量,车质网关注故障严重性,中汽中心则以碰撞测试为主。消费者想摸清真相,不如多看车主论坛的真实故障帖 。
传统车企VS新势力:隔空互怼
榜单发布后,行业掀起“口水战”。某合资品牌高管暗讽:“底盘调校得靠十年经验,互联网思维玩不转。”广汽昊铂GT和岚图追光因背靠传统车企冲上榜单前三,前者强调“灯塔工厂全零件监控”,后者炫耀“军用级车身刚性” 。
新势力阵营也不甘示弱。小鹏搬出“OTA升级算不算质量加分项”,零跑直播电池针刺测试,试图证明“新势力品控不输老牌” 。
小米的挑战:口碑比分数重要
尽管争议不断,小米SU7的销量依旧坚挺。4月交付超2.8万辆,环比仅微降4.25% 。有车主坦言:“只要售后响应快,小毛病能解决,评分低点无所谓。”
第二款车YU7或成转折点
知情人士透露,小米SUV车型YU7已进入试生产阶段,计划6-7月上市。这款车延续SU7的智能化优势,续航最高达820公里,被看作小米巩固市场地位的关键 。
消费者该信谁?
面对矛盾数据,普通用户最该警惕“唯榜单论”。行业专家建议:
看投诉内容:区分质量问题和服务纠纷;
查销量基数:高销量车型投诉量自然更多;
试驾验真章:续航、操控等核心指标亲自体验。
正如一位SU7车主所说:“车是拿来开的,不是拿来比分的。”在这场质量罗生门里,真实的车主口碑或许才是最好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