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一家天天在外面搞事情的公司,家里后院的匿名吐槽箱,被人原封不动地搬到了法庭上。
而且,这箱子里装的不是鸡毛蒜皮的“食堂饭难吃”、“老板画大饼”,而是上千名员工用灵魂发出的拷问:“我们公司,是不是在批量制造精神原子弹,把整个世界炸得更烂?”
主角,是美国舆论场的顶级流量,福克斯新闻。一个你不管喜不喜欢,都无法忽视的存在。它的商业模式,早就不是什么新闻报道了,而是情绪的精炼与批发。目标客户画像极其精准,就是那些觉得世界欠他们一个解释、需要一个靶子来发泄愤怒的中老年白人。福克斯做的,就是每天给他们提供新鲜的、热乎的、包装精美的“靶子”。
生意好得不得了,KPI蹭蹭往上涨。但问题是,工厂里生产“靶子”的工人们,精神上先顶不住了。
时间回到2020年,那会儿懂王还在白宫指点江山,福克斯的收视率也如同打了鸡血。公司为了评个“最佳雇主”的虚名,搞了个内部匿名调查,想让员工夸夸公司福利好、环境棒。结果,1040名员工的真心话,差点把老板的血压计干爆。
这份调查报告,最近被一家叫Smartmatic的投票机公司,作为“呈堂证供”给捅了出来。
员工们的原话,比任何外部批评都狠:
“我们不是新闻机构,我们是共和党的宣传机器。”
“跟别人说我在这儿上班,我都觉得丢人。”
“我们节目的内容,充满了仇恨,让世界变得更加分裂和愤怒。”
最扎心的是这句:“我有时忍着泪水回家……我这是不是把灵魂卖给魔鬼了?”
你看看,这哪是员工满意度调查?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型的、集体的良心忏悔会。这些一线员工,天天亲手调配着那些能引爆舆论的“化学制剂”,他们比谁都清楚,自己生产的玩意儿毒性有多大。他们看着自家当家主持人,比如那个叫塔克·卡尔森的,天天在电视上口沫横飞,把阴谋论讲得跟科学真理一样,自己内心估计都在犯嘀咕:“这哥们儿是真信啊,还是在搞角色扮演?”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在烟草公司实验室里工作的研究员,一边拿着高薪,一边看着自己研发的尼古丁配方让无数人上瘾、得肺癌。钱是赚到了,但夜深人静的时候,总觉得良心被什么东西啃了一口。
而公司管理层呢?他们就像那个烟草公司的CEO,嘴上说着“我们尊重消费者的选择”,心里想的却是“这季度的利润必须再涨5%”。员工的道德挣扎?在收视率和股价面前,那玩意儿一文不值。
事情的魔幻之处在于,这份让员工“灵魂拷问”的调查,最后还真就让福克斯评上了2020年的“最佳雇主”之一。这就好比一个黑帮,因为给小弟们按时发工资、交五险一金,就被评为了“年度优秀社团”。简直是地狱笑话。
好了,现在说回这起官司。Smartmatic,一家做投票机的公司,在2020年大选后被福克斯的主持人轮番挂在墙上锤,说他们家的机器“偷走了懂王的选举”。这帽子扣下来,Smartmatic的生意基本就黄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Smartmatic一怒之下,把福克斯告了,张口就要27亿美元。
福克斯一开始还嘴硬,说我们那是“言论自由”,是“合理质疑”。
结果Smartmatic的律师团,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里翻出了这份2020年的内部调查报告,直接甩在了法官面前。
这一下,性质就变了。
Smartmatic的逻辑很简单,堪称绝杀:“法官大人你看看!早在选举之前,你们福克斯内部上千名员工,就集体反映你们公司为了政治目的,不惜捏造事实、散播仇恨了!这说明你们的高管,对于自家平台是个什么德行,心里门儿清!你们不是‘无心之失’,你们是‘惯犯’,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你们明知道自己在撒谎,但为了留住那些懂王粉丝观众,还是选择把我们Smartmatic当成祭品给献祭了!”
你看,这份内部吐槽,瞬间就从“家务事”升级成了福克斯“主观恶意”的铁证。它证明了福克斯的“坏”,不是一种业务上的疏忽,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自上而下的企业文化。
福克斯的律师也懵了,只能硬着头皮辩解:“那份调查是选举前几个月做的,跟我们后来报道选举的事儿没关系!”
这套说辞,就好像在说:“我去年承认过自己喜欢打人,但我今天打你,和我去年的承认没关系。” 你觉得法官会信吗?
就在你以为这是一出正义伙伴痛打黑心媒体的爽剧时,美利坚的司法部,突然从斜里杀了出来,给了Smartmatic一记响亮的背刺。
骚操作来了!!
司法部翻出一桩陈年旧案,指控Smartmatic在2016年菲律宾大选时,涉嫌参与了一起行贿阴谋。
这就很有意思了。
这下轮到福克斯狂喜了。他们立刻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对着法官喊:“法官大人你看!这家伙本来就不是什么白莲花!他自己屁股都不干净,在菲律宾搞行贿!一个本身就有污点的公司,它的名誉值几个钱?还想要我们27亿?他怎么不去抢!”
看到了吗?高端的商战,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它瞬间从一场关于“新闻道德”和“真相”的严肃辩论,降维成了一场菜市场式的吵架:“你家的秤不准!” “你卖的菜还打农药呢!”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陪审团眼里,谁看起来更“不那么坏”一点。Smartmatic现在必须一边跟福克斯打官司,一边还得向法庭证明,自己在菲律宾的“破事”,不会影响自己在美国的“价值”。
而那些当初在调查问卷里写下“出卖灵魂”的福克斯员工,可能做梦也没想到,他们一时的良心不安,几年后竟然成了价值27亿美元的法律博弈中,一枚关键的棋子。
他们的痛苦和挣扎,被两家巨头当成了互相攻击的炮弹。他们的“灵魂”,最终还是被精准地换算成了可以在法庭上讨价还价的美元。
这,或许才是整个事件中最真实,也最悲凉的部分。在资本和利益的巨大绞肉机面前,所谓的良心、道德、真相,最终都只有一个用途——成为下一个交易的筹码。而已。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