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触控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物理按键,成为汽车内饰的主流设计。然而,这种趋势正在悄然发生转变。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商开始重新考虑物理按键的重要性,并计划将其重新引入汽车设计中。
驾驶安全问题:触控屏操作需要驾驶员将视线长时间离开路面,增加了驾驶风险。德国ADAC研究显示,驾驶员操作触控屏时,视线离开路面的平均时间长达13秒,而物理按键通过肌肉记忆可实现“盲操”,反应时间仅需0.3秒。此外,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将于2026年起要求车辆必须配备转向灯、雨刮器、双闪、喇叭和SOS紧急呼叫功能的实体控制按键,才能获得五星级安全评级。
用户体验反馈:消费者对全触控设计的抱怨不断。例如,大众汽车的ID系列电动车因触控操作不便,导致用户投诉量激增,甚至影响了销量。现代汽车的焦点小组调查也发现,紧急情况下触控屏会让驾驶员感到焦虑和愤怒。
成本与质量考量:虽然物理按键单件成本高于触控模块,但从长期来看,增加物理按键可以降低因操作失误导致的事故率,进而减少保险和售后支出。
汽车制造商的行动
大众汽车:从2025年量产的ID.2 all车型开始,大众将在所有车型中控屏下方设置五个实体按键,包括音量调节、座椅加热、风扇控制、温度调节和双闪警示灯。此外,方向盘按键也将全面回归机械结构。
现代汽车:计划在2026年推出的下一代产品中重新引入实体按钮,并缩小触摸屏尺寸,运行更易用的操作系统。
宝马:在部分车型中引入触摸板以降低触控频率,同时将关键安全功能独立出来,以实体按键形式呈现。
小米:在其SU7车型上保留了必要的物理按键,获得了市场的积极反馈。
尽管触控屏在汽车内饰中仍将占据重要地位,但物理按键的回归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汽车制造商正在寻求一种平衡,将实体按键与数字界面相结合,以提升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智能实体化”的设计,例如宝马iDrive旋钮整合触控和语音指令,奥迪MMI将高频功能固化于手势快捷键。这种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设计理念,有望成为未来汽车交互设计的主流方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