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落地,电动车想续航100公里?比你想象的更难!

自从电动自行车新国标的消息出来以后,特别是听说整车重量上限从原来的55公斤放宽到了63公斤,不少朋友心里都乐开了花。

大家普遍的想法是,这多出来的8公斤,不正好可以拿来装一块更大、更耐跑的电池吗?

这样一来,骑着我的小电驴,一口气跑个一百公里,应该不再是梦了吧?

新国标落地,电动车想续航100公里?比你想象的更难!-有驾

这个想法听起来确实很美好,也十分合乎逻辑。

可现实往往比理论要复杂得多,当您真的走进车行,想要挑选一辆能合规合法跑上一百公里的电动自行车时,您会发现,这件事的难度,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

咱们先来算一笔最基础的账,一笔关于重量的物理账,这是谁也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新国标规定,一辆合规的电动自行车,包含电池在内的所有零部件加起来,总重量不能超过63公斤。

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续航的决定性因素——电池。

在目前的市场上,性价比最高、应用最广泛的还是铅酸电池。

就拿市面上常见的48伏32安时(48V32AH)的铅酸电池来说,这一组四块电池的重量,普遍就在36公斤上下。

您看,光是电池,就已经占据了总重量的一大半还多。

那么,32安时的电池能稳定跑一百公里吗?

在理想状态下,比如路况极好、天气晴朗、骑行者体重较轻且匀速行驶,或许有可能摸到这个边,但日常使用中,考虑到红绿灯、上下坡、载重等因素,实际续航往往会打个折扣。

要想稳稳当当地实现一百公里的续航,怎么也得把电池容量提升到48伏42安时(48V42AH)这个级别才让人心里有底。

可问题随之而来,这么大容量的铅酸电池,重量会直接攀升到45公斤左右。

现在我们再来算一下:总重量上限63公斤,减去电池的45公斤,只剩下18公斤的配额。

这18公斤要用来做什么呢?

它需要承载一辆电动车除了电池以外的所有东西:坚固的车架、提供动力的电机、控制电流的控制器、前后两个轮毂、轮胎、刹车系统、车灯、仪表盘、车座、挡泥板、脚踏等等。

新国标落地,电动车想续航100公里?比你想象的更难!-有驾

您随便想一想,一个能保证安全、足够结实的车架,加上一个性能过得去的电机,这两样东西加起来的重量,轻轻松松就会超过20公斤,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零零碎碎的部件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想在63公斤的框架内,使用传统的铅酸电池来实现一百公里的长续航,这道数学题基本上是无解的。

那新国标放宽的8公斤重量,对于这个目标来说,实在是有点杯水车薪,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说,铅酸电池不行,那我们可以用锂电池啊。

没错,锂电池确实是解决重量问题的关键。

同样是48伏32安时的容量,一组质量过关的锂电池,重量可能只有10到12公斤,比铅酸电池轻了二十多公斤。

这样一来,留给车架、电机和其他配件的重量空间就变得非常充裕,在63公斤的限制内实现长续航,从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然而,锂电池带来了两个新的问题,一个是价格,另一个是安全。

首先说价格,同样容量下,一组品牌锂电池的价格,往往是铅酸电池的两到三倍,甚至更高。

这就导致了整车成本的大幅上涨。

一辆配备了长续航锂电池的新国标电动车,售价很可能就要去到四五千元甚至更高。

对于大多数将电动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的普通百姓来说,这个价格已经不那么亲民了,很多人可能会开始犹豫,这个价钱是不是可以考虑其他选择了。

其次是更重要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关于电动车起火的报道时有发生,其中很多都与不合格的锂电池有关。

一块安全可靠的锂电池,内部需要非常精密的电路保护板来管理充放电,防止过充、过放和短路,对生产工艺和材料的要求都极高。

新国标落地,电动车想续航100公里?比你想象的更难!-有驾

而市面上一些为了追求低价而偷工减料的杂牌锂电池,就成了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安全隐患。

国家之所以严格规范电动车,安全是首要考量。

所以,如果您想选择锂电池,就必须选择大品牌、有保障的产品,但这又回到了刚才说的,成本自然就高了上去。

那么,市面上那些宣传续航能突破一百公里的车型,它们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背后其实是各大厂商技术实力的体现。

像雅迪、台铃这样的大品牌,它们会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开源节流”。

一方面,它们会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就是当您刹车或者下坡滑行的时候,电机能反向发电,把一部分动能转化成电能存回电池里,一点一点地增加续航里程。

另一方面,它们会在整车效率上做文章,比如使用滚动阻力更低的轮胎、效率更高的电机、更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车身设计等等,把能量的损耗降到最低。

通过这些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再配上一块质量顶尖、重量卡在极限的高成本锂电池,确实能打造出少数可以达到一百公里续航的高端车型。

但您也看到了,这些技术的背后都是高昂的研发和制造成本,最终都会反映在车子的售价上,普通消费者看到价格标签,大多也只能望而却步了。

其实,我们不妨冷静下来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真的那么需要一百公里的续航吗?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电动车的主要用途就是上下班、买菜、接送孩子,一天的骑行距离通常也就是十几、二十公里。

一辆充满电实际能跑六七十公里的标准电动车,已经完全能够满足一周左右的通勤需求,根本不会产生所谓的“续航焦虑”。

为了一个可能一年也用不上几次的超长途骑行能力,而去多花一倍的钱,或者去纠结那些极限条件下的理论数据,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新国标的制定,其实也是在引导我们更理性地看待电动自行车这个产品,它的定位就是一款方便、快捷的短途代步工具。

如果您真的有长距离出行的需求,那么或许有其他更合适的交通工具,比如电动轻便摩托车或者电动摩托车,它们在设计上就是为了更远的续航和更高的速度,自然也没有这么严格的重量限制。

因此,在选购电动车时,我们更应该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而不是被广告上那些亮眼的数字冲昏了头脑,了解清楚这些数字背后的现实条件,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