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一汽丰田卖了7.2万辆车,比去年这时候多了14%;今年上半年总共卖了超过37.7万辆,同比也涨了16%。这数据搁两年前可能不算啥——毕竟当年合资车可是市场的绝对主角,随便一个品牌月销破十万都是常事。但这两年合资车日子不好过啊,新能源车像窜天猴似的往上蹿,国产自主品牌也越做越强,突然冒出这么个增长的,难免让人多问一句:合资车这是要缓过劲来了?
要说一汽丰田为啥能涨,咱得先看看它手里的牌。丰田的招牌在咱们老百姓心里是真硬——"开不坏的丰田"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有不少人觉得丰田车皮实、省油、维修便宜。像RAV4荣放这款SUV,从2009年引入国内到现在,15年时间卖了超过300万辆,搁哪个品牌里都是顶流。今年改款后,外观更硬朗,内饰也加了点科技感,价格还比以前实在,不少老车主换车都还选它。
再看卡罗拉,这款全球销量超5000万辆的"国民家轿",今年推出了混动版本,百公里油耗能降到4L以下。现在油价涨成这样,谁加油的时候不心疼?卡罗拉双擎一推出,好多家庭用户直接把预算从国产轿车挪到了它这儿。还有亚洲龙,定位中高级轿车,价格下探到20万以内,配置却不比同价位的迈腾差,自然也能抢不少市场。
不过光靠老本可不行。现在消费者买车的想法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看合资就图个"稳",现在得看有没有新东西。一汽丰田这两年也在变——比如推新能源车型,bZ4X虽然卖得没比亚迪元PLUS那么火,但至少把丰田的电动技术亮出来了;再比如终端优惠力度比以前大,以前买RAV4得加装潢,现在订车直接减两万,性价比一下就上去了。
要说合资车整体是不是在"回归",咱还得看看大环境。2023年上半年,整个合资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大概在45%左右,虽然比前几年55%的高位降了不少,但也没到"溃败"的地步。像大众朗逸上半年卖了18万辆,本田CR-V也卖了12万辆,都还算稳定。这说明不是所有合资车都在跌,而是市场更"挑"了——消费者不再无脑选合资,但对那些产品力强、性价比高的合资车,还是会买单。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新能源车这么火,合资车涨这点量算什么?"话不能这么说。新能源车确实增长快,但主要集中在15万以下的市场,20万以上的中高端市场,合资品牌还是有优势的。就像RAV4荣放的混动版,卖得最好的还是25万左右的中配,这部分消费者更看重品牌口碑和可靠性,新能源车暂时还没完全打动他们。
另外,合资车的"回归"其实是"调整"——以前靠品牌溢价躺着赚钱,现在得放下身段,学国产车搞配置、拼价格,甚至研究中国消费者的用车习惯。比如一汽丰田现在很多车型都加长了轴距,后排空间比以前更宽敞,这就是针对咱们国内用户"喜欢大车"的需求做的改进。
说到底,合资车没"凉",但也没以前那么"霸道"了。它们正在用更接地气的产品、更实在的价格,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任。至于能不能彻底"回归",还得看后续的产品力和市场策略——毕竟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就不是"合资说了算"的时代了。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