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城”这仨字,我小时候只知道是指那种烟囱林立、钢铁轰鸣的地方——一说汽车产量,不就是上海、长春那伙元老?不过这两年,新能源一把火,全牌桌都得重排。老宋他们维修厂聚会时还笑谈,去年底修比亚迪的工单都快赶上市政工程了。
深圳这地方,如今不光是卖手机最快的地头,连造新能源车都成了老大。前阵子在车友群里听刘哥念叨,说2024年深圳的新能源车产量直上两百九十三万,涨势胆儿肥,一年窜了将近七成。人家说,归根结底,就靠比亚迪这家伙,前年还是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广告,今年工厂扩建已在郊外排队。
搞笑的是,合肥硬是闷头上来了,排第二。137万多的产量,听师傅算了算,比咱沈阳和重庆加一起还多点。有人说“蔚小理”多少带点安徽口音,大头还不是江淮那片庄子学氛围?特地查了下,原来蔚来、小鹏有好多拎包就落户过来搞生产,这一波还真成功。
至于老派的上海,第三,只剩深圳那边的四成量,数据师傅唠了一嘴,说上汽总归还是慢了半拍,虽然有特斯拉撑腰,可比起早些年四平八稳的气派,多少失了点味。“反正新能源,不是谁都跑得快。”他说。
顺嘴还得念两句:上海那浑厚的家底,虽然够,但前11城市里也就它一家产量落了,这么多年头一回还真让维修圈子聊开了。张师傅倒是不紧不慢地说:“大浪淘沙嘛,上海买卖人,输也输得体面。”
拉回来说销售端。最近数据看过么?我拿着手机翻了下表,1到5月,新能源渗透率超一半的城市,已蹦出来四十多个。卖得快的前十名里,有八个城市新能源占比超一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特别是深圳,点名表扬,五月快卖进3.6万台车,上半年就快十五万了。三成的年增速,十一点二的月增速,这数据看得群友眼红。
再啰嗦一句,广州坐在第二,可要说增长,心里还是有点虚。同比只升了点,环比还下滑,车友抖机灵说:“去年好歹把上海落下了,今年怕是难了。”成都那边倒是后劲十足。前几天在新津县吃火锅,旁边有人议论新能源充电桩马上要排起长队了。顺便说,成都这边新能源车低配版的无线Carplay都成标配了,反倒上海有些合资厂还在磨蹭。
说点日常糙事,前阵子董姐的新款秦PLUS落地,一脚电门说是干不过特斯拉,可堵车时她打趣:“这启动安静得都能听见隔壁打呼噜。”钥匙一丢,车还能微信远程开空调,夏天就差没把二楼小区群聊热爆。
其实很多人不晓得,用新能源车有些小毛病,比如速腾师傅特意强调,轮胎气压变动会明显影响续航,钣金件轻摸就瘪,那叫一句“省材料”;冷天还不敢跑远路,怕在京藏线上掉电,找不到桩只能哆嗦着等救援。还有群友插科打诨地说,广东那边竟有人用五菱宏光EV拉西瓜回老家,空调一开,续航刷刷地掉,笑死我了。
行业话题不少。销售小曹谈起,新能源里头搞激光雷达的,多少带点噱头,真要说真用上那玩意儿的场合,十个里头能有仨就不错。
老人一些的车友还怀念90年代的桑塔纳,说那时油耗高点,胜在修起来全靠扳手,哪有现在动不动就电脑刷码。“现在车,一次小刮擦,保险理赔比当年全车翻新还麻烦。”老张这嘴碎话,有时候听着像老派评书。
这些年汽车城的名号,有了新说法:不光谁造得多,更关心哪座城卖得快、开的人多。车的变迁,说到底还是马路和人情的故事。
上回到南山看朋友,他那台做网约车的秦EV刚满十五万公里,副驾驶缝里塞满发票。“闹心的咯,电池换了才半年,先前还以为能直接开到报废,结果售后说再跑十万小意思。”他说着笑,我倒琢磨起,等过几年,这车该是折进二道巷二手市场,贴着“首任一手,打工拉活首选”的标签继续上路。
后面哪天有空,再去师傅那里磨磨嘴皮子,说不定又能听见不少有关新老汽车城的闲谈和怪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