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等红绿灯,突然发现仪表盘上的车载网络断了。那个瞬间感觉,车子就在你手里,却像个没电的手机,啥都做不了。哪吒汽车服务最近突然断网,近50万车主集体上了套,得自己掏钱买流量,这事不小,咱得聊聊。
有人说,合着我买辆车,不光买车还得买网?开什么玩笑。我一个朋友,修理厂的师傅,正好碰到一车主焦头烂额地问:师傅,你说车断网了,我这流量咋买?高速上没信号怎么办啊?这问题一问,道出了大多数人的无奈。
先说点数字吧:据我估算(样本有限),50万车主中,大概有30%-40%反映因为买流量这事而头大,毕竟不少人买车是图省心,没想到还得月月掏钱。从论坛和微信群里看,买流量的单价居然是5元到10元不等,月均费用估计在30到60元之间(体感),不少人觉得买车后变成月租网络。
同价位的蔚来ES6和理想ONE,两款主打智能化的SUV对比,理想的网络服务当前还算稳定,没听说过大范围断网的事;而蔚来虽然月费也有,但至少官方会自动推送流量包,体验上更贴心一点。实操体验来说,哪吒这波儿算是后知后觉。
说到研发和供应链,就像烤个复杂的三明治。哪吒汽车这半年为追赶更新频率加装了更多联网模块,相当于在三明治里加了好几个新馅料,供应链紧张、芯片不够用,再加上网络服务的运营商协议昨天刚谈妥,结果是就像馅料没及时送到,盘子端上来就少了味儿。
我之前觉得,这种车联网断网是小概率事,车主肯定能享受到厂家的免费流量补贴,保障服务。可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哪吒过去的合同其实写得很模糊,非要买套餐这条早给埋了伏笔,只是没多少人注意到。(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说得有点泛,实际情况应该是:厂家对服务费用的依赖早有苗头,断网事件只是偶发导火索。
对了,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车企现在都偏爱网络订阅服务?我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供应链压缩导致研发周期缩短,硬件卖得不赚钱,靠后续服务赚点花销算是回血。这和咱们手机运营商的套路很像,只不过车主面临的是车+服务双重噩梦。我承认这有点偏激,但也是我现场听销售和售后聊天得出的感觉,不完全准确(没细想过)。
说到麻烦,最烦人的是,用户花了20多万买了车,拿到手还得自己研究怎么买流量套餐,软件界面设计还特别复杂,不懂网络的小白根本搞不懂。车主群里都说想退网还不行,这情绪,真是让人无语。
临场小计算一下:车子平均开三年,流量每月50块算,一年600块,三年1800块,就是车价的7%-8%左右。这比换点油费高吗?其实不算太多,但换个角度,这钱本来应该算在车子成本里,不应该还得专门掏口袋。你说值不值?
供应链和研发一个有点像买菜和做饭的关系。你买回菜,缺了某个菜就只能改菜谱。哪吒给车装上了不少新花样的联网设备,但网络运营商和软件平台却没能及时配合,就像面包没加酵母,硬是让车主体验断层,很尴尬。
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车展现场的照片,哪吒在宣传他们那所谓智能出行生态,当时没想太多。现在回想,有点讽刺,智能生态半截就断,真智能这么脆弱?
再问你一句:面对这种买车还得买网的套路,咱普通消费者还怎么安心?难道以后车变成网络月租机,连开个车都得签合同了?
有人会说,成年人嘛,要对自己买车负责。这话听着没错,但责任感在哪儿也该是厂家的服务承诺保证不是?尤其高速行驶中突然断网,那岂不是直接隐患?这些细节根本没安排好,安全感瞬间崩塌。
对比比亚迪,免流量费两年,也是一招营销,但至少没突然断网的历害。相比之下,哪吒这阵仗等于先给糖吃,吃完掏钱,这套路资方玩得挺溜,却有点像抓牢肉骨头的狗,先舔你脸,最后咬你手。(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
我总觉得,这背后隐藏着更深的资本游戏——流量服务费用成了新的利润点,车企很聪明,但车主的钱包更有限。这样算下来,车子的总成本估计要比报价高出15%左右(体感),难怪用户怨声载道。
再说一句,我自己也有点嫌麻烦。买车已经够折腾,网络这事本应无感,能不能让车开着舒服点?保养简单点?咋反而多了层心病。
哪吒汽车会怎么应对这次服务危机?能不能推出优惠政策或直接免流量费?或者彻底让用户自由选择服务可不可以?这些都是留白。
这场断网事件暴露的,是车联网服务供应链的一根软肋。短期可能花钱买点虚拟油,但长远叫人怎么样信任这个智能时代的汽车?车子到底是工具,还是网活的慢燃盒子?
你们说,这车在未来还能有多少自由可言?还是说,我们都得癫狂地拥抱不免费的智能车时代了?还让人坐上车,一抬头,屏幕黑乎乎,啥也没有……那种感觉,你坐过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