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半年营收翻倍,毛利率首超特斯拉

小鹏汽车这回可真是扬眉吐气了。8月19日公布的半年成绩单,让不少业内人士直呼“来真的”。营收同比翻了一番多,半年卖出近20万辆车,比去年全年还多,手里还攥着475亿元的现金。更让人惊讶的是,毛利率居然比特斯拉还高了一点。这种局面,在几年前恐怕没几个人能料到。

小鹏汽车半年营收翻倍,毛利率首超特斯拉-有驾

创始人何小鹏在财报电话会里放了个更响的“炮仗”:明年,小鹏就要量产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车型,还要试点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消息一出,资本市场立马“用钱投票”,股价单日涨超15%,市值冲上千亿。有人说,小鹏这不是在卖车,是在卖“科技期货”。

小鹏汽车半年营收翻倍,毛利率首超特斯拉-有驾

但这份成绩单确实有底气。2025年第二季度,小鹏总收入达到182.7亿元,其中汽车销售占了大头,16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接近一倍半。销量更是夸张,上半年交付19.7万辆,平均每分钟就有一台车下线。这种速度,放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也相当炸眼。

现金储备也成了小鹏的“弹药库”。47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了三成。何小鹏说,这笔钱足够打“持久战”。毕竟智能汽车的研发,从来都是烧钱的主战场。尤其自动驾驶,技术迭代快、法规风险高,没点储备真不敢轻易喊出“L4量产”。

所谓L4,指的是高度自动化驾驶,系统能在限定区域内实现全程无人操作。小鹏明年的量产车计划采用“无地图”模式,不依赖高精地图,而是靠车辆自身的感知和决策能力。这条路,和特斯拉的完全自动驾驶方案有点像,但小鹏玩得更猛——直接上车、直接试点运营。

何小鹏对此信心十足。他说,小鹏的车是“前装量产”,不用每进一个城市就重新测绘制作地图,这和那些靠后期改装的Robot公司完全不同。换句话说,小鹏想靠原厂硬件、一套系统吃遍天。这种思路,成本低、扩展快,但挑战也不小——毕竟在中国,路况复杂、交规严格,真要实现“无人”,还得跨过技术和法规两道坎。

除了自己试水,小鹏还打算拉拢合作伙伴。测试阶段公司自己扛,后面就开放合作,用“轻资产”模式铺市场。这招聪明,既控制了风险,又能快速扩大规模。更关键的是,小鹏的Robotaxi和普通家用车底层技术是共通的,只不过针对运营场景做了优化,比如增加“招手即停”这类功能。一旦模式跑通,或许真能改变整个出行行业的玩法。

不过,赛道从来都不缺选手。蔚来、理想、比亚迪,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大家都在智能驾驶上拼命砸钱,但小鹏的研发投入占比超过营收20%,这种力度,在整个行业都少见。有分析师私下说,这简直是“赌命式研发”。但赌赢了,可能就是下一个巨头。

小鹏汽车半年营收翻倍,毛利率首超特斯拉-有驾

政策也在悄悄铺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已经发了不少L4测试牌照,无人驾驶的商业化正在提速。小鹏选择这个时间点高调推进,不是没有道理。但消费者是否愿意为一台“自己开”的车买单,法规能不能及时跟上,都还是未知数。何小鹏自己也承认,政策是最大变量,“我们需要一点耐心”。

回头看,小鹏这半年的爆发不是偶然。从早期的智能座舱、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到现在的无图城市智驾、端到端大模型,技术积累正在进入兑现期。资本市场也给出了回应,摩根士丹利把小鹏的目标价上调了30%,认为它正从“讲故事”进入“秀肌肉”的阶段。

小鹏汽车半年营收翻倍,毛利率首超特斯拉-有驾

但智能汽车这场仗,从来不是短跑。现金流、技术迭代、政策风向、用户接受度,每一个环节都可能突然翻牌。小鹏虽然暂时领先,但能不能把优势保持到最后,还没人敢下定论。

不管怎么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洗牌。曾经我们是跟跑者,现在终于有人站上主舞台定规则。小鹏这次半年报,不只关乎一家公司,更预示着整个产业正在换挡提速。

车要自己开,路要自己闯。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