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还是错?为何全球纷纷慢下新能源车,国内却还死守不放?

是对还是错?为何全球纷纷慢下新能源车,国内却还死守不放?

是对还是错?为何全球纷纷慢下新能源车,国内却还死守不放?-有驾

最近各种“全世界都弃了新能源车”的声音满天飞,听多了真容易误会,好像大家都直接把电动汽车甩一边去了。其实仔细看,那种说法有点夸张,更像马拉松跑到半程,有人开始降速,并不是谁真的中途退赛。

现实情况没那么简单,“死抱油车”背后都是不得已的选择,不是谁想坚持旧路,是根本换不了新鞋。这话搁中国身上也一样,到底紧抓新能源方向算是明智还是冒险?

是对还是错?为何全球纷纷慢下新能源车,国内却还死守不放?-有驾

看看特斯拉这两年日子就知道了,从前风头无两,现在麻烦不断。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同比下降13%,这是自2022年以来最惨的一季。在欧洲市场更刺激,在瑞典跌掉80%以上、荷兰缩水73%、法国少了59%+的销量。数据摆在那里,很难装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是对还是错?为何全球纷纷慢下新能源车,国内却还死守不放?-有驾

但同一个时间段,中国品牌动作却挺猛,比如说比亚迪在欧洲卖得越来越顺,仅4月份纯电动车注册量就第一次超过特斯拉。不用扯啥大趋势,这就是实打实的竞争变化,以前领头羊现在被赶超,不服气也得认。

美国那边操作更精彩,两年前政府还拼命砸钱补贴,希望全民开上新能源。今年政策一变脸,说停就停——原本7500美元税收抵免直接取消,还放宽尾气排放要求,相当于给燃油老伙计们重新开绿灯。一拍桌子,各家企业立马跟着炸锅:通用一下子记提16亿美元损失,密歇根州工厂产能砍六成,加州研发中心关门大吉,就连赔违约金给供应商都掏出2.5亿刀。

这种变来变去,让不少人觉得美国要彻底告别电动车,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儿。从能源部之前发布《国家锂电池蓝图》来看,他们心里还是惦记着搞自主供应链,只不过政策随选举周期起舞,公司谁敢梭哈押注啊?毕竟每年光靠汽车行业,美国GDP里能贡献4.8%,带动1.2万亿美元经济,还有1010万人吃饭靠它,其中绝大多数干的是燃油相关活。如果强行转型,全美多少家庭生计要受到影响?福特也很实际,把全电目标从2030拖到2035,还额外投50亿研究燃油技术,这么做不为别的,就是怕太快玩崩盘。

再瞅瞅欧洲这阵仗,比美国还纠结。本来说好加速脱碳,一场俄乌冲突把能源安全推到了台面中央。以前整个大陆习惯依赖俄罗斯天然气,一断供冬天取暖马上成问题,被逼重启煤炭和核能发电。有些国家比如德国,本来计划可再生能源主导,但遭遇现实啪啪打脸,只能临时改策略,新政出来又征收反补贴税防范中国纯电车型涌入市场。这是不是倒退呢?其实他们核心目标没丢,不过优先级调整罢了——保住老百姓温饱才有资格谈理想,否则没人买账。

那些欧盟巨头企业大众、宝马等,上下游牵涉钢铁、橡胶、电器等等产业链,要是真的一刀切禁燃油生产,大批工厂可能瞬间陷入危机。这种“抱牢”传统动力,不是什么落后思想,也不全怪技术短板,而是就业岗位、产业结构和政策稳定三座大山压着走不开,每一步都谨小慎微很正常。

是对还是错?为何全球纷纷慢下新能源车,国内却还死守不放?-有驾

工作机会这个坎最大,中国自己的汽车行业已经证明这一点,每新增一个岗位还能带动七个上下游相关工作,总共算下来涉及3000万人养家糊口。同样道理搬到欧美,人力占比一点不低,美国汽车业全国就业份额达到4.9%,欧洲制造线上的工人大多也是专攻内燃机领域。突然让这些师傅学造锂离子动力系统,不仅成本高,而且适应困难;培训费花不起的话只能裁员,无论怎么做,都不会轻松过关。所以哪个政府敢轻易敲掉这块蛋糕? 选票掌握在群众手里,没有饭碗哪来的支持率?

是对还是错?为何全球纷纷慢下新能源车,国内却还死守不放?-有驾

然后还有供应链的问题,新技术表面看起来就是辆新款轿车,其实核心价值藏在背后的几颗关键材料和加工环节。例如锂矿、钴矿、镍矿这些资源分布极度集中,加工提纯能力只握在少数玩家手中,美国曾经尝试推动本地化,为一家锂企批5770万美元扶持资金,可项目进展磕磕绊绊,说停随时就停,到最后产能远远跟不上需求脚步。截至2024年统计,美国产新能源车型占总销量比例刚摸到17%的门槛,然后卡壳暂停增长,再往上涨难如登天。

欧盟压力更明显,自家的光伏组件甚至八成以上需要进口,中国货横扫全球市场,同样道理延伸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整套动力系统还是单独零件,都高度依赖外部供给。如果决心打造完整产业链,没有十几年磨炼根本见不到效果;如果偷懒继续进口,又担心被别人卡脖子受制于人,两条路选哪个都有隐忧。而且现在眼睁睁看到中国模式发挥巨大优势,从硅料、多晶硅片、电池片直到整装组件,全流程实现闭环,占据国际市场80%以上份额,小米这样的公司三年造出首款智能电动车,也是因为配套基础扎扎实实,这些东西国外羡慕归羡慕,却学不来复制不了,对吧?

是对还是错?为何全球纷纷慢下新能源车,国内却还死守不放?-有驾

讲究持续投入才能成功转型,过程漫长而复杂,需要几十年的耐心等待。不管你信不信,如果政策天天翻烧饼,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大胆投资升级设备或者扩建产线。但中国这里表现比较特殊,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清晰划定方向,从沙漠光伏基地建设到县域分布式项目统筹落地,再加上国家层面的调度倾向性支持,可再生资源始终享受优先待遇,所以国内品牌才敢连续下注拼研发抢市占率,把创新能力练出来之后自然越战越勇!

是对还是错?为何全球纷纷慢下新能源车,国内却还死守不放?-有驾

外界所谓“全面抛弃新能源”,说到底只是曲解现状,多数西方公司面对压力只能暂缓脚步,用传统方式维持基本运转。“死守汽柴油发动机”并非甘之如饴,而是一堆困境叠加导致无法快速突破瓶颈。而我国则凭借长期战略与完善体系逐渐形成自我循环,即使某一年海外氛围冷淡,本土势头照样稳健提升,这其中既包括制度保障,也离不开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以及科研人员苦熬多年攀科技高峰——

虽然路径不同,但最终目的相似:谁都想搭上未来交通工具的大船。不过过程注定波折频发,有的人一路狂奔,有的人偶尔踩刹车,看起来节奏乱,其实暗流汹涌。不存在绝对标准答案,是对是错只留待历史检验,现在唯一确定的是:所有人迟早都会迈出去,只不过速度差异决定领先者是谁罢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