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兰特6.98万起直击A级家轿,韩国游福利加持,轩逸还能稳住吗?
那天中午热得人有点发懵,我拎着外卖袋在楼下等电梯,手机里弹出个推送,“全新伊兰特6.98万起,还送韩国三日游”。本来只是想随手划掉的广告,这次却让我愣了几秒。脑子里突然浮现去年小李提轩逸时纠结的表情——“你说现在买车,是不是只能选轩逸?”他那副认命的样子我还记得。
这两年身边朋友换车、买车,大多数都还是围着日系转。尤其是轩逸,说不上哪里特别亮眼,但就是一副“踏实”的样子,不少人觉得开起来省心,也不挑剔。可韩系最近真有点闷声搞大事,全新伊兰特直接把价格拉到6字头,还整了波送交强险、置换补贴、甚至还有BLACKPINK演唱会门票和韩国游……这种组合拳,看着比单纯降价刺激多了。
我对韩系其实一直印象挺模糊,上一次认真坐进现代4S店还是陪同学去看老款悦动。他当时就被销售拉去试驾,说什么底盘扎实空间大,可惜外观太普通没入他法眼。这回再看全新伊兰特,设计明显不一样——线条锋利很多,有种年轻气儿,一扫以往那种“油腻感”。前脸格栅巨大,尾灯贯穿式,一路走过去能吸引不少目光。
上个月我跟同事王姐一起试驾过,她刚好要给女儿选辆代步家轿。本来她也是奔着省油耐用去看的轩逸,但坐进伊兰特后,两块10.25英寸的大屏幕直接让她来了兴趣。“这屏幕比咱单位会议室还大!”王姐边摸方向盘边感叹。我顺手喊了一句“小度你好”,语音助手立马回应,还能远程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科技配置确实很抓年轻人的胃口,比起轩逸那个8英寸的小屏幕,多出来的不止是一点体验差距。
说到动力,我原本也没太在意。但试驾的时候踩下油门,那台1.4T发动机配合7速双离合变速箱,加速反应比想象快多了。103kW功率和211N·m扭矩,不是暴力型但足够灵活,应付市区超车完全不虚。而且底盘调校感觉也挺讲究,高速跑起来稳健又不会硬邦邦的,很适合平常上下班偶尔自驾郊游。不像以前总觉得韩系偏软,这次倒真有些运动味道。如果你追求极致舒适或者对动力无所谓,那轩逸1.6L自然吸气发动机依然够用,只是激情这一块可能就略显寡淡。
再聊聊安全和便利性,全新伊兰特配备24项智能驾驶辅助,包括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这些功能,对我们这种经常堵在环路上的通勤族来说简直救命稻草。有一次晚高峰堵成麻花,我干脆打开自适应巡航,让它自己慢慢挪队伍,中间还能刷刷手机消息(当然注意安全哈)。而且像ETCP停车无感支付、手机即钥匙这些细节,也算是为生活添了不少便利。而反观轩逸,这方面配置比较基础,没有OTA升级,用久之后多少会觉得落伍一点点吧?
北京现代今年618政策力度也蛮猛,全新伊兰特不仅价格低,还有交强险赠送和4000元置换补贴。如果预算宽裕一点,第十一代索纳塔、新途胜L甚至库斯途MPV都有类似优惠,比如库斯途最高1.5万元置换补贴,再加13.98万起售的大空间MPV诱惑力十足。另外7年15公里延保服务,也算给用惯日系的人吃颗定心丸。这一套下来,就连王姐都忍不住问:“是不是该考虑一下跳出舒适圈?”
不过,要说促销创新,北京现代这次玩得确实花哨。不光价格透明,每个人都有机会抽取韩国三日游或者BLACKPINK全球巡演门票,对于喜欢尝鲜或追星的小伙伴无疑多了一份期待。而相比之下,现在很多地方卖的轩逸优惠虽然也不少,但基本都是各地经销商自己搞活动,没有统一标准,有时候砍价还要磨嘴皮子半天,也没有什么特别让人激动的新玩法。所以每当朋友问我要不要推荐别的选择时,我都会先抛个问题:“除了价格,你更看重啥?科技体验?驾驶乐趣?还是品牌情怀?”
不得不承认,在A级家轿这个市场里,新老势力之间博弈越来越激烈。从产品角度来看,全新伊兰特主打年轻化路线,无论颜值设计还是内饰科技,都很迎合95后甚至00后的审美;动力表现兼顾城市通勤与偶尔撒欢;再加上丰富智能化功能以及诚意满满购车政策,把传统意义上的买菜代步工具做出了些许仪式感。如果单纯只图一个稳妥、省心,那经典款式如轩逸依旧值得信赖,只不过面对消费升级潮流,它多少显得守旧了一些。
印象最深的是某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见隔壁小区地下停车场停着两辆并排的新蓝色全新伊兰特,其中一台后窗贴满旅行纪念章。据说那位小哥正好中了厂家的韩国旅游名额,本来只是抱着碰碰运气结果真去了趟首尔回来晒照片。一时间朋友圈被各种景福宫打卡照刷屏,他留言说:“没想到买个家轿还能顺便薅羊毛。”旁边评论有人笑称,以前谁会把汽车促销跟海外旅行挂钩啊,现在倒成了生活里的彩蛋一样的小惊喜。
写到这里才发现,其实选哪款A级家轿,有时候真的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一种生活方式选择。有的人喜欢安静平稳、有的人爱折腾尝鲜,还有人希望从购车开始,就能获得一些专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我身边那些坚持传统路线的人,自然不会轻易改变口味,而更多90后则愿意为了更酷炫、更聪明、更具参与感的新产品埋单。这场日韩阵营之间的新较量,大概才刚刚开始吧?
唉,下周末准备带爸妈去看看展厅,到底最后他们怎么选呢?其实答案早就在每个人心里,只待一个契机罢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