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斯言诚哉,观乎当下车坛,此语尤显谛真。
日前,一则讯息翩然而至,谓一汽丰田旗下崭新车型bZ5已然竣工下线。初闻此名,或觉生涩难记,然其蕴藏之玄机,却引人入胜。盖因其动力之源——电池,竟出自比亚迪之“刀片”也!此消息一出,舆论场犹如投石入水,涟漪迭起。
遥想当年,丰田汽车,乃环球车界之翘楚,素以技艺自矜,尤以其油电混合之术,堪称独步寰宇。反观比亚迪,虽近年来声名鹊起,然于诸多老牌车企眼中,终究属后起之秀。如今,此二看似畛域分明之主体,竟执手相与?此情此景,颇具超现实之况味。
据官方披露,此款bZ5乃基于e-TNGA平台匠心打造,定位为紧凑型跨界电动休旅车。其长续航版本之预售价格,未逾十三万之阈;而搭载L2级城区辅助驾驶系统之版本,亦在十六万以内。且已昭告天下,将于本年六月正式登场。其形貌亦颇具新意,袭用丰田纯电家族之设计语汇,前脸采封闭式低风阻之构型,两侧配以“C”字形LED灯组,并以灯带相连,锐利而富辨识度。下方前包围则设长条形进气口,车顶之上,更添置激光雷达,辅以Momenta5.0辅助驾驶系统。车身侧面,则采溜背式车顶之设计,营造出跨界之风范。于C柱之处,隆起之窗线与车身线条交织,勾勒出筋骨之感。辅以21英寸密辐式涡扇轮毂,更显其运动之姿。细节之处,则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以降低风阻。车尾部分,贯穿式尾灯组之造型,与头灯组遥相呼应,风挡上方两侧之扰流板,亦延续其运动之韵。尺寸方面,其长宽高分别为478018661510毫米,轴距则达2880毫米。动力方面,该车搭载最大功率为200千瓦之电机,并匹配比亚迪之刀片电池,拥有550公里及630公里两种续航里程可供选择。
此事究其本源,实乃一场关于“颜面”与“实利”之权衡。于丰田而言,舍弃其所擅之领域,转而与竞争对手开展合作,于颜面上或有未逮之处。然时至今日,谁又能全然不顾现实之考量乎?存续下去,且能更优地存续,方为至要之务。比亚迪之刀片电池,其技术之精湛,业已为市场所印证,其安全性与续航能力皆可圈可点。丰田之抉择,无疑是着眼于其内在之价值,冀能为其电动车型注入切实的竞争力。此岂非“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之策略乎?
此类合作,于汽车行业之中,实非罕见之例。君不见,吉利与戴姆勒携手共创Smart,大众与福特亦于电动汽车平台之上互通款曲。凡此种种,皆昭示于天下:在全球化竞争之洪流中,闭门造车终不可取。各方皆在寻求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之道。有时,昔日之竞争者,亦可转化为今日之盟友。犹若往昔,吾人常以为国产品牌手机与苹果、三星势同水火,然今观之,供应链之上,彼此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此事亦警醒吾等普罗大众:购车之际,究竟何者为重?是品牌之声誉,历史之积淀,抑或是技术之优劣,性价比之高低?丰田选用比亚迪之电池,足见纵然是“大厂”,亦趋于务实。吾等消费者,是否亦应更为理性审慎?切莫仅凭坊间传闻,而应着眼于产品之本体。电池之安全性若何?续航里程是否堪用?价格是否公允?凡此种种,方为吾等所应关注之要点。
归根结底,此次丰田与比亚迪之“联姻”,绝非仅止于两家企业之合作,更折射出整个汽车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之一种趋势:开放、融合、共赢。未来之竞逐,或将不再是单一维度之较量,而是生态圈之竞争,产业链之竞争。唯有善于整合资源,灵活应变者,方能最终胜出。
诚然,此种合作亦非坦途一片。品牌文化之差异,技术融合之难题,市场定位之协调,皆需双方倾注巨大之努力。然至少,彼等已迈出此一步,予吾人以充满遐想之未来。故而,当吾人目睹bZ5搭载刀片电池下线之时,除却些许诧异,或许更多的是一份期许。期许此种合作能催生更多优质之产品,亦期许未来之市场能更趋开放,更富活力。此,方为吾等所真正乐见之景象。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