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榜单,每周都在冒新鲜劲儿。9月份第二周新势力汽车销量排名出来,零跑又冲上了第一,小米跳到第二,理想却掉到第五。榜单看着是这么个事儿,但凡是榜单,就都在提醒我们:“你以为的‘厉害’,到底是跑得快,还是跑得稳?”
咱们先说说零跑汽车为啥老拿第一。这次一口气卖出去1.3万辆,比上周多了2200辆。记住,这已经是零跑第七次干在头名上。这确实挺出乎意料,不就是个“原来大家看不上眼”的品牌吗?最开始谁说“低端、低价,就是不给面子”?现在倒好,零跑依着“半价理想”的策略来了个弯道超车。谁不想占点便宜?大把人喜欢理想汽车,但预算卡住了,零跑咔嚓一下专门做这批人的生意,把价格打下去,反而成了行业模板。低价真的没有出路吗?还是我们想当然了?
再看小米汽车。这周销量接近一万辆,而且比上周一下多了三千多辆。小米这回历史头一回爬到第二。你没看错,小米就俩车型,SU7和YU7,能冲上榜眼,这还不叫实力?当然小米销量波动也大,那问题来了:是首批用户扎堆热情买单,还是产品力真的能撑住持续销量?小米靠的是雷军那一套“做爆款”“高性价比”,手机能玩,汽车这茬能继续吗?也许有些人觉得新鲜,有些看个风头,但我要问一句,三个月后一年后还会这样吗?
问界汽车呢,背靠华为与赛力斯,鸿蒙智驾那一套高科技,确实硬气。现在问界M8、M9几乎是40万、50万级别的销冠。背书也最足——既是华为又是赛力斯,有没有发现,人的信任其实挺好转移?合资豪车车主也不介意换国产品牌、只要感觉“科技牛”,谁还在乎那点虚头巴脑的“面子”?技术成了最硬核的卖点。
小鹏最近上的快,之前还在亏钱生死线上挣扎,这回靠着王凤英那一套“砸供应链、抠成本”的手段,造价下来、价格一降,立马就有爆款。P7+跟M03两款车直接让小鹏翻了身。你要说中国互联网公司没有造车基因,你再看看小鹏:从赔钱到能赚钱,“转折点”就是速度和会过日子的本事。所以,汽车新势力拼什么?什么高大上的“技术路线”,到头还得过“能不能省钱、能不能量产、能不能低价出货”这道坎。
理想汽车有点拉胯。又是第五,连续好多周都没变过。以前呼风唤雨、动不动一个月几万辆。问题在哪?车型迭代慢了,友商推新品快了一大截。更要命的是,一手增程式技术本来细分领域独孤求败,零跑现在直接“半价理想”,你说用户选哪个?理想想创新怕翻车,不创新更出局,这不,销量立马就看出来了。
再往后排那些就更有意思了。深蓝、方程豹、极氪、岚图、乐道,每家背后都有国企、巨头,每一辆车出来都妥妥的“集合制的绝活”。你想想深蓝本来就是长安家里自己的新能源旗子,方程豹是比亚迪大杀器,极氪也是吉利旗下,小弟拼新潮、技术、设计,大哥在后面供血。新势力真的“新”吗?说白了,野蛮成长输了,拼爹的时代也许又回来了。
看到这儿,你会不会觉得每家新势力都有一条自己的所谓“捷径”?零跑靠便宜,小米要爆款,问界靠大爹,小鹏拼速改,理想靠稳。可市场真的吃这套吗?
我们讲造车新势力,到底新在哪?他们是革了BBA三大件的命,还是革了自主品牌的命?你看榜单,以前BBA风光无两,现在大江南北吹的是新能源那股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满街跑的都是大屏幕+大沙发。用户关心的也变了,以前谁还乐意花20万买个带导航的破A级车,现在20万要有L2辅助驾驶、OTA升级、语音助手,没这些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问问自己,新势力你到底想要啥?是要用“新”吃掉“老”,还是用新瓶装老酒?你以为新势力上来就能翻天覆地,其实每个人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咱活在中国,每个产业都会经历“先卷技术、后卷价格,再卷资本、最后拼服务”,新能源车企也是秀的这几招。到最后拼剩下的多半还得是“谁活得久,谁会砍成本、谁会服务”。技术风头和性价比终归会回归理性,谁用心琢磨用户心思,谁才有可能成活下来。
仔细看看今年这波新势力的前几名,大家都会发现:真相未必是最贵的最好卖,也不是最有脸的最好卖,最终还是得让用户买得起,有新鲜感,实用方便,用了不闹心,还得信得过。 大厂品牌本身就是另一种安全感,价格打下来更是一种吸引力。看重面子的中国买家,其实最怕的是“被坑、买贵”。一到新势力这些车厂,大家一下成了精明算计的消费者,20万级别都要用得体会1百万的享受,谁不想“捡个大漏”?
网上总有人问,一辆车算不算卖爆了,得用月销几万辆算才算“及格”?但回头看看,零跑、小米能稳定多久?问界跟极氪上不去的原因是什么?理想怎么又被低价卷死了? 问的人多了,也就是行业的天花板显现出来了:新势力品牌再火,也不能逃过汽车圈几百年不变的规则——谁能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持续提供超出预期的产品+服务,谁才能活下去。
再琢磨琢磨,小米“科技收割机”能不能成为汽车的爆款制造者?零跑这种打法,一车定价不到友商一半,利润怎么保证?大力补贴完了自己还剩下什么?小鹏供应链做减法、价格做减法,你愿意为低价、快改单买账吗?理想的自信和稳定会不会变成落后和保守?方程豹是比亚迪新宠,能不能成为第二个宋PLUS?深蓝、极氪、岚图这些国企“新兵”,会不会靠大树继续混日子?乐道压主品牌蔚来的风头,这种案例会持续吗?
归根结底,“新势力卖得好”这个事儿,不是技术炫得多牛、配置堆得多狠,而是踩住了当下中国人的消费节奏。大家都在一边喊着理想,一边琢磨贷款和补贴,一边又盼着电池技术革命再来一波,这种焦虑、这份再三权衡正是新势力最大的机会,也是老牌车厂难以再回头的岔路口。但别忘了,汽车终归是用来开的,堆料归堆料,花哨归花哨,到最后还是得看谁家车拆开之后不掉链子,谁家车开三五年之后还敢拍胸脯讲一句“我值这个价”。
所以每年每月的新势力销量榜单,大家都爱看热闹,觉得“明星车厂”三五个月就能完成王朝更替。可真到三年五年之后再看,有的品牌或许早就消失一大半,有的车企或许早成了下一波的“老油条”。在新旧交替的大浪里,没有人能一直掌控命运,谁也不能只靠一把好牌就永远吃香喝辣。
你觉得今年新势力排行榜,大伙儿的下一个动作会是什么?会继续低价穷卷?还是会有新的技术革命?我们嘴上不盼卷,其实心里都盘算着怎么多薅点羊毛。毕竟,消费升级,“买贵不如买对”,才是中国人最实在的道理。
有些人说,这年头造车就是烧钱游戏,谁都可能短暂地站在第一。可是真相是——金融、技术、零部件、渠道、售后、用户,无论哪一样掉链子,都是立刻见分晓。行业太卷,但消费者比行业还懂得选。
最后留个问号给大家:新势力都说自己不是传统车企,但要成为这行业的未来,难道不是需要一点传统车企的“老实劲儿”和厚道?路还长,大家就睁大眼睛、别被榜单迷了眼,买自己适合的、别图一时热闹,说不定,下一个爆款、老下一个衰落的主角,又有新故事了。行业洗牌,才刚开始呢。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