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传祺深陷困局,广汽传祺为何被消费者抛弃,高端化之路步履维艰

曾经年销超50万辆的广汽传祺,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2025年上半年,其销量同比暴跌22%,连续数月下滑幅度超30%。

广汽传祺深陷困局,广汽传祺为何被消费者抛弃,高端化之路步履维艰-有驾

曾经的“中国MPV专家”在新能源浪潮中明显掉队

主力车型GS4、M8销量溃退,新推出的高端系列“向往”市场反响冷淡。 传祺在智能化、渠道转型和品牌口碑上全面落后,甚至因质量问题频遭投诉。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喊出“战时状态”,但换帅、抱华为大腿等举措至今未见成效。 这家老牌车企能否扭转颓势,仍是未知数。

主力车型全面溃退

2025年1-4月,广汽传祺累计销量仅为93,891辆,同比下滑23.8%。 其中4月单月销量24,650辆,同比暴跌34.67%,成为广汽集团旗下跌幅最大的品牌。

这一下滑趋势从年初持续至今,1月销量同比下滑45.78%,2月虽收窄至0.12%,3月仍微跌2.23%。

曾经的销量支柱GS4、GS8等车型已辉煌不再,GS4月销量一度跌至千辆级别,传祺M8虽仍是主力,前7月累计销量同比下滑13%,市场排名从前三跌至五名开外。

广汽传祺深陷困局,广汽传祺为何被消费者抛弃,高端化之路步履维艰-有驾

技术路线摇摆不定

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50%的行业背景下,传祺的转型步伐明显滞后。 尽管早在2015年布局新能源,其插混车型E8、E9、ES9销量惨淡,纯电车型“影酷”因续航虚标和充电效率问题被诟病。

技术路线上,传祺既未像比亚迪专注插混降本,也未如新势力押注纯电创新,导致资源分散且产品竞争力不足。

反观集团内部的广汽埃安,2023年以48万辆纯电销量成为集团资源倾斜的“新宠”,进一步挤压传祺的生存空间。

车机问题频遭吐槽

2025年L3级自动驾驶加速落地,传祺的智能化配置已落后行业主流。 其L2+级辅助驾驶搭载率无明显优势,车机卡顿、智能交互功能单一等问题频遭用户投诉。

抖音上“传祺车机死机”话题播放量突破百万,对比比亚迪“天神之眼”和华为ADS 4.0的快速迭代,传祺在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持续弱化。

尽管与华为合作推出搭载乾崑智驾的M8车型,因未进入华为渠道销售,终端反响并不乐观。

广汽传祺深陷困局,广汽传祺为何被消费者抛弃,高端化之路步履维艰-有驾

品牌溢价能力不足

2025年3月,传祺推出高端“向往”系列,首款车型S7定价19.48万-23.48万元,试图切入中高端市场。

上市首月销量仅2977辆,对比同期比亚迪唐L的5229辆和长安启源Q07的3119辆,表现平淡。定价35.99万起的M8乾崑版因溢价过高遭市场冷遇。

消费者普遍认为传祺品牌撑不起高端价位,且配置策略被指“低配形同虚设”,真正实用的功能需购买中高配车型,导致实际落地价缺乏竞争力。

投诉问题持续发酵

车质网数据显示,GS4变速箱异响和顿挫投诉占比超80%,车机黑屏等问题长期位居投诉榜前列。

2023年GS8车主集体维权事件冲上热搜,进一步加剧口碑滑坡。 尽管传祺通过售后政策缓解用户不满,负面评价导致其品牌溢价能力下滑,潜在客户群体呈现老龄化趋势。

广汽传祺深陷困局,广汽传祺为何被消费者抛弃,高端化之路步履维艰-有驾

经销商网络承压

传祺的经销商网络中,具备新能源独立展厅的仅为少数,销售团队缺乏电动车专业知识,售后服务响应缓慢。

对比比亚迪“海洋网”“王朝网”的细分渠道和埃安的直营模式,传祺的渠道改革仍停留在“燃油车思维”。

内部竞争加剧

2025年初,广汽集团启动营销体系改革,合并传祺、埃安、昊铂三大品牌营销本部,试图通过资源整合降本增效。

由于传祺主打性价比、昊铂瞄准高端,定位差异使得内部资源平衡成为难题。 与此同时,埃安宣布2025年推出插混车型,进一步挤压传祺的“混动专家”定位。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