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宝马背后的供应商年赚11亿,这家企业为何选择上市之路?

看到宁波帅特龙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我差点以为是在看一部家庭情感剧——主演是吴志光、周小平夫妇,配角是儿女们,配套的是一长串汽车配件清单。剧情设定很励志创办于1994年,业务覆盖红旗到宝马,收入过亿,利润不俗。但悬念来了一个家族几乎掌控了公司全部股份——这在资本市场,是“稳”还是“悬”?

奥迪宝马背后的供应商年赚11亿,这家企业为何选择上市之路?-有驾

在A股的故事里,冲突往往不在于产品是门扣还是杯架,而在于资本结构是“人人有份”还是“自家独享”。帅特龙这次IPO辅导备案一出,有人惊呼“家族企业要上场了”,有人摇头“96%股份握在一家人手里,上市是为了什么?”悬念就在这里——是为了募集资金加速扩张,还是为了套现退出?股权如此集中,让人既看到稳定的控制权,又嗅到潜在的治理风险。

帅特龙的业务确实漂亮,客户名单简直是汽车圈的豪华阵容奥迪、宝马、丰田、本田、理想、蔚来……这证明它有技术、有市场。但普通人的关注点可能更直接“你们家生意做这么稳,还要上市干嘛?”有的投资者会说,上市给企业带来融资和品牌曝光,是发展的加速器;但也有人质疑,如果家族牢牢握着大权,公众股东的话语权会不会沦为摆设?资本市场的故事好往往是因为多方博弈,而不是一家独霸。

奥迪宝马背后的供应商年赚11亿,这家企业为何选择上市之路?-有驾

从财报帅特龙的营收和净利润还算稳健2023年收入9.59亿元、净利润1.01亿元;2024年收入10.83亿元、净利润8385万;2025年前三季度更是收入增长4.7%、净利润涨了13%。看似风平浪静,但这个数字背后,不少人觉得有隐忧——家族企业往往在危机时很能扛事,但在高速扩张时,内部决策容易陷入“圈子文化”,缺乏外部监督。不过反方也有声音企业能做几十年还能吸引宝马奥迪,说明治理能力不差,家族控制或许反而是核心竞争力。

惊天反转来自资本市场的规律——高控股比例的公司上市后,表面看不出什么,但一旦外部环境变化,股价波动的风险可能会被放大,因为大股东的决策几乎就是公司的全部意志。这种结构曾在不少案例中引发争议比如一些家族企业在二级市场遭遇困境时,散户只能“陪跑”。前文埋下的伏笔——96%股份一家人说了算——在这里集中爆发投资者到底是买增长故事,还是追随家族意志?两者的结局,可能完全不一样。

奥迪宝马背后的供应商年赚11亿,这家企业为何选择上市之路?-有驾

事态看似平息辅导备案完成,上市之路在走。但暗潮依旧在涌——这次IPO如果顺利,帅特龙将进入公众视野,不再是家族的“安静霸业”,而是市场的“聚光灯下的王国”。新的障碍也来了信息披露的严格要求、公众舆论的监督,以及投资者和家族的利益博弈。各方立场会越来越分明一边是资本市场的公开透明,一边是家族企业的私密运作。

帅特龙的业务布局和客户储备很能打,但股权结构也很能让人“打问号”。看似牢不可破的家族控权是个优势,但在资本市场,这种优势有时就是双刃剑。假设某天公司遇到大额投资决策,公众股东只能在股东大会上当气氛组,这场面也挺尴尬。我们也要假装羡慕一句“这企业的凝聚力真是好啊,从董事长到小股东全是自己人。”

奥迪宝马背后的供应商年赚11亿,这家企业为何选择上市之路?-有驾

上市究竟是为了让企业跑得更快,还是为了让家族财富“乘风破浪”?在公众投资者买入这样的公司,是加入一场有剧本的家族大戏,还是能够真正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你觉得呢,稳定控权和公众参与,哪一个更适合资本市场的长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