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秋,一场持续半年的商业地震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持续发酵。这场风暴的中心,是曾以"新势力黑马"姿态闯入公众视野的哪吒汽车。从去年十月薪资发放陷入停滞引发的连锁反应,到如今经销商体系全面崩塌、生产端彻底停摆,这个曾创造月销破万奇迹的品牌,正经历着中国造车新势力史上最惨烈的溃退。
这场危机的导火索可追溯至2023年四季度。彼时,多家核心供应商由于货款被拖欠,集体停止供货,这直接致使生产线停摆。据知情人士透露,某头部电池供应商被拖欠款项超过3亿元,最终选择通过法律途径冻结哪吒汽车部分资产。同期发生的员工集体维权事件更具戏剧性——新任管理层在入职首日即被堵在办公楼外,这场持续72小时的对峙,通过社交媒体迅速演变为全民围观的商业连续剧。
时至今日,哪吒汽车已陷入"三无"困境:无持续生产能力、无完整销售网络、无有效售后服务。最新数据显示,其全国4S店关闭率达92%,剩余门店多数处于转让状态。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6万台未售新车正以"准二手车"名义在各大平台流转,这种反常的销售模式引发行业对车辆真实状况的普遍质疑。
资本市场对哪吒的溃退早有预判。2023年行业分析报告显示,该品牌研发投入占比不足营收3%,远低于行业平均的8%-12%。其引以为傲的智能驾驶系统,实则采用第三方廉价解决方案,与特斯拉FSD、小鹏XNGP等竞品存在代际差距。这种技术空心化现象,在零跑汽车凭借全域自研实现销量逆袭的对比下更显刺眼。
对于现有车主而言,当前处境堪称艰难。官方售后体系崩溃导致维修配件断供,某车主论坛统计显示,76%的故障车辆需等待超30天才能获得配件。更严峻的是,二手车商对哪吒车型的收车价已跌破新车指导价40%,且呈现持续下探趋势。这种贬值的速度,竟然超越了传统燃油车处于生命周期末期时的折旧率。
行业观察家指出,哪吒的崩盘暴露出新能源赛道的三重陷阱:其一,过度依赖资本输血而非自我造血,当市场融资环境收紧时立即暴露脆弱性;其二,盲目追求销量数据而忽视质量管控,某第三方测评显示其车型故障率是行业均值的2.3倍;其三,品牌定位失焦,在10-15万元价格带既无法抗衡比亚迪海豚等明星产品,又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这场危机给行业带来的启示尤为深刻。在特斯拉掀起的价格战与智能化革命双重挤压下,新势力品牌必须构建"技术护城河+健康现金流+完善服务体系"的三重支撑。反观哪吒案例,其衰败轨迹恰似多米诺骨牌:资金链断裂导致研发停滞→产品质量下滑引发口碑崩塌→销售端失血加速资金枯竭→最终形成不可逆的死亡螺旋。
对于仍持有哪吒车型的消费者,专业机构建议采取三步应对策略:立即联系官方指定维修点完成关键部件备份,通过法律途径确认车辆"三包"权益,同时启动二手车处置程序。值得注意的是,某头部汽车电商平台已开通哪吒车型专项收购通道,虽然报价低于市场价15%-20%,但可能是当前最稳妥的退出方案。
这场商业败局犹如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泰坦尼克号事件",警示着所有参与者:在资本退潮与市场成熟的双重考验下,唯有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构建健康商业生态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汽车品牌,已并非单纯购置交通工具,而是对企业文化、技术实力以及服务体系的全方位投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