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尾灯,引爆了一个品牌的直播口碑战。 张雪在连线里当众判罚门店1000元、奖励车主100元,还放话再犯重罚,这番操作把摩托圈的气都给捋顺了。
到底是谁对谁错?谁在替车主说话?这些问题瞬间把讨论推到了风口。 事情很简单。
某位提车仅十天的500RR新车主,经历一场小雨后发现左后尾灯进水,灯不亮还闪个不停。 去店里换灯,工作人员要求交70元维修费,却没提质保范围。
幸好同行提醒,这钱本应免费。 门店后来退了款,但车主把这事反映给品牌后,直播里直接得到高层的支持——处罚门店并给车主补偿。
门店被点名,处理也很硬核:第一次罚1000,第二次上调到1万,第三次可能面临停业。 语气里有怒,有戏,有明确的态度:把用户放在第一位。
网友的反应几乎一边倒。 很多人说,这种“护犊子”式的处理,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有人笑称张雪“赚了900元的好名声”。也有人把目光拉远,指出问题根源在于经销网点培训不足和售后透明度低。 现今消费环境下,配置和价格固然重要,但更经常决定复购的是售后这口“温度汤”。看完这事,许多人从观望变成了支持。
放远看,这起小纠纷暴露的并非个案。 门店为几十块钱耍小聪明,换来的可能是品牌数年的信任流失。
品牌需要把服务标准写得明白、让每个售后环节可查可问。 建议建立更清晰的质保告知流程,给顾客一份透明的服务单;同时把门店绩效和用户满意度挂钩,让短期利益无法战胜长期口碑。
这样的制度性改进,比一场直播更能避免“翻车”。 说到底,消费者买的是安全感。 一个敢当面给车主撑腰的品牌,更容易赢得人心。
在你看来,这样的“零容忍”售后管理,能否成为国产摩托品牌的新常态?你愿意因为一次有担当的售后而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