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内电动车市场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行业洗牌也在随之加剧,曾经风光无限的造车新势力威马汽车、高合汽车、哪吒汽车因资金链断裂和债务危机相继停摆。然而,2025年,伴随破产重整、资本注入和政府支持,威马汽车、高合汽车、哪吒汽车正试图抓住生产资质等稀缺资源,谋求重生。
威马汽车:重振旗鼓的“三步走”战略
2025年9月6日,威马汽车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正式吹响复产号角。此前,威马因负债超200亿元、停摆两年而备受质疑。2025年二季度,威马汽车公司公布“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恢复生产,第二步优化供应链,第三步实现年产100万辆的宏伟目标。
从9月起,威马汽车温州生产基地重启,计划恢复EX5和E5车型生产。威马的底气源于其生产资质和成熟的生产线——温州工厂设计年产能20万辆,曾支撑其2021年销量近4万辆的成绩。此外,威马在欧洲和东南亚的销售渠道为其出口业务保留了可能性。
高合汽车:海外资本的希望与波折
高合汽车,定位高端电动车的“中国智造”,曾以HiPhi X/Y车型惊艳市场,2022年销量突破1万辆。然而,2024年因资金链断裂停产;2025年5月,高合汽车完成工商信息变更,宣称获得黎巴嫩财团支持,引发市场对其复苏的期待。
然而,今年7月,大股东EV Electra的创始人Jihad Mohammad公开表示未注入任何资金,谈判陷入僵局。高合的筹码在于其高端品牌定位和上海生产基地(年产能10万辆),以及在欧洲和中东的初步市场布局。
哪吒汽车:破产重整的曙光与风险
2025年9月,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破产重整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披露累计负债49亿元,拖欠员工薪资4.6亿元,账面资金仅剩1500万元,资不抵债的窘境暴露无遗。
哪吒曾是造车新势力中的“黑马”,2022年销量突破15万辆,位居新势力前列。然而,2024年至今,哪吒汽车相继传出欠薪、停产、暴雷等问题,叠加近期的用户断网事件,使得哪吒汽车的品牌信任大幅受损。目前,哪吒的重整招募吸引了76名意向投资人,包括地方国企和私募基金,显示其生产资质和东南亚出口渠道的吸引力。
总的来看,威马、高合、哪吒的复苏尝试,核心在于其拥有的稀缺资源——生产资质。自2023年国家收紧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新增资质仅5个,工信部数据),现有资质成为跨界资本进入电动车行业的捷径。三家车企均拥有成熟生产基地和海外销售渠道,这为资本注入提供了吸引力。
此外,地方政府支持是关键变量。这些资源为三家车企的重生提供了底气,但能否将资源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仍需跨越多重难关。
时至今日,中国电动车市场已进入“淘汰赛”阶段,行业马太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头部品牌垄断大部分市场资源,二三线品牌生存空间被压缩。类似手机行业,诺基亚、HTC等昔日巨头因错失智能化浪潮迅速没落,电动车行业也面临相似命运。
对于威马、哪吒、高合三家车企而言,未来之路,唯有创新与坚持,方能在这场淘汰赛中觅得一线生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