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赛道加速!小鹏机器人风波是否会影响人形机器人行业信任度?

当一台机器人逼真到让人们怀疑里面藏着真人时,这究竟是一场信任危机,还是技术突破的最佳证明?

万亿赛道加速!小鹏机器人风波是否会影响人形机器人行业信任度?-有驾

2025年11月5日,小鹏科技日。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迈着优雅猫步走上舞台,步态轻盈,动作流畅。

网络随即炸锅:“里面肯定藏了真人!”

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短短24小时内,一场关于技术与真实边界的争论席卷全网。

11月6日,何小鹏的回应出人意料:先是一镜到底视频展示内部结构,当晚更是在发布会上现场剪开了机器人的腿部覆盖件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反而让更多人开始认真思考:当机器人技术已经进步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我们是否正在见证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

万亿赛道加速!小鹏机器人风波是否会影响人形机器人行业信任度?-有驾

01 风波骤起:从技术展示到全民质疑

事情始于11月5日的2025小鹏科技日。

全新一代IRON机器人登场展示,其高度还原的人体姿态和流畅的“猫步”表演,本应是技术实力的完美展示。

机器人每一步都显得如此自然,臀部肌肉摆动逼真,脚踝缓冲自然。这种前所未有的逼真度,成了质疑的导火索。

网友们的反应两极分化。有人惊叹于技术进步,更多人则直言:“感觉是个真人在努力扮演机器人”。

“太像人”反而成了原罪。在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质疑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对于投入巨资研发的小鹏来说,无疑是一盆冷水。何小鹏后来坦言,看到这些评论“心里酸溜溜的”,小鹏机器人团队“一宿都没睡”。

万亿赛道加速!小鹏机器人风波是否会影响人形机器人行业信任度?-有驾

02 硬核回应:从拉链展示到现场“剪腿”

面对潮水般的质疑,小鹏选择了最直接的回应方式——透明与公开

11月6日上午,何小鹏在社交媒体发布一镜到底无剪辑视频。视频中,机器人团队拉开机器人背后拉链,全方位展示内部构造。

人们清晰看到了背部的晶格肌肉与控制器、肩膀的运输固定器,耳朵位置的麦克风阵列、手部谐波关节等内部结构。

但这只是开始。

当晚的小鹏X9超级增程发布会上,何小鹏采取了更极致的自证方式。在机器人通电运行状态下,工作人员现场用3分钟时间,剪开了机器人腿部的覆盖件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机器人证明自己不是人。

03 技术底气:为什么IRON敢如此透明

小鹏能够如此硬气地回应质疑,背后是扎实的技术积累

IRON机器人拥有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的三层类人结构。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机械体,而是集成了最前沿技术的智能体。

在性能上,IRON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并搭载3颗图灵芯片和物理世界大模型。其算力高达2250TOPS,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算力的人形机器人”。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IRON的灵巧手拥有22个自由度,采用超小型16mm谐波关节,能精准感知重力与材质变化。

何小鹏在现场强调,这些精密的机械结构绝非人类能模拟。

研发团队通过增加脚尖被动自由度,让IRON实现了轻盈、轻柔的步伐,丝滑程度仿佛在太空漫步。这种技术突破,正是IRON能够如此逼真的原因。

04 资本反应:股价不跌反升的幕后

市场对小鹏的硬核回应给出了积极反馈。

在何小鹏发布澄清视频后,小鹏汽车港股直线拉升。截至11月6日发稿时,小鹏汽车股价涨2.74%,报90.1港元,市值约为1718亿港元

资本市场的这个反应很说明问题。它不仅意味着对小鹏技术真实性的认可,更代表着对整个人形机器人赛道前景的看好。

投资者们用真金白银投票,表明他们相信:技术逼真到被质疑,不是危机,而是突破的标志

这场景与多年前某些科技公司面对质疑时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当时,由于回应不够透明,一些本有前景的技术最终失去了市场信任。

小鹏的这次危机应对,反而可能成为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万亿赛道加速!小鹏机器人风波是否会影响人形机器人行业信任度?-有驾

05 行业信任:危机还是转机?

这场风波引发了一个深层思考:单个企业的信任危机会否波及整个行业?

从历史经验看,新兴技术行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公众的质疑和不信任。但透明、及时的回应不仅能挽回信任,反而可能提升整个行业的可信度

小鹏的硬核回应方式,实际上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它向公众展示了机器人技术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逼真到需要“自证非人”

这起事件反而让更多人开始认真对待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进展。当人们意识到机器人的拟人化程度已经如此之高,对技术成熟度的认可可能会不升反降。

行业专家分析,这种“成长的烦恼”恰恰是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必经阶段。公众的质疑,某种程度上是对技术进步的另类肯定。

06 赛道前景:364亿元融资背后的信心

尽管遭遇风波,但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基本面依然强劲。

202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达364亿元——这个数字本身就说明了资本对行业前景的信心。

小鹏自身的技术路线图也反映了这种信心。何小鹏明确表示,2026年年底小鹏目标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

而且,商业化落地已进入实质阶段。小鹏汽车宣布将开放机器人IRON的SDK,与全球开发者共建人形机器人应用生态。

宝钢将成为小鹏机器人IRON的生态合作伙伴,在不久的将来,IRON将入驻宝钢,在巡检等复杂的工业领域探索应用场景。

这种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大大增强了投资者对整个赛道的信心。

万亿赛道加速!小鹏机器人风波是否会影响人形机器人行业信任度?-有驾

07 消费者接受度:从质疑到期待

有趣的是,这场风波很可能加速了消费者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接受过程。

在事件发生前,普通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科幻电影阶段。而小鹏机器人的“猫步”展示和其后的质疑风波,让更多人意识到:未来已来

何小鹏透露,IRON将优先进驻商场、博物馆提供导览导购服务。这意味着普通消费者很快就能亲身体验到这些高度拟人化的机器人服务。

从质疑“里面是否藏了真人”到期待在商场遇到机器人导购,公众的心理转变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这种接受度的提升,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新技术要实现规模化应用,最终都需要公众的认可和接受。

08 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监管的平衡

对于新兴技术行业,政策支持与适度监管同样重要。

人形机器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历来受到政策支持。但此次风波后,行业可能会迎来更明确的规范框架。

一方面,技术创新需要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度;另一方面,公众对技术的信任需要一定的保障机制。

透明度和可验证性很可能成为未来机器人行业监管的重要原则。小鹏的回应对话方式——公开内部结构、展示技术原理——可能成为行业标准做法。

这种透明化趋势,长远看将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它既能保障公众知情权,又能为技术创新保留足够空间。

09 未来展望:从“证明真实性”到“实现可用性”

对于人形机器人行业来说,证明技术的真实性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证明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

小鹏IRON机器人已经在向这个方向迈进。目前它已在小鹏广州工厂试运营,单日可完成500颗零部件螺丝安装

何小鹏判断,2025-2027年中国将迎来高阶机器人爆发期。这个时间表与目前的技术进展和资本投入节奏基本吻合。

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关注点将自然从“能否实现”转向“能否创造价值”。

届时,今天这场风波可能只是行业发展历程中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在发布会现场,当工作人员剪开IRON机器人腿部覆盖件,露出内部精密的机械结构时,何小鹏说了一句发自内心的话:“希望这是最后一次证明机器人是它自己。”

也许不久的将来,机器人逼真到被怀疑藏有真人,将成为一种新常态

当技术突破与公众认知之间的鸿沟被一次次跨越,我们才会真正进入人与机器共生的新时代。

对于万亿规模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来说,这场风波不是阻碍,而是加速成长的催化剂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