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汽收购卓驭科技股份的消息让不少人都坐直了身子。这事其实不光是买卖那么简单,背后透出了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对智能驾驶这块的重视和焦虑。你说现在买车,早年大家看动力、空间,现在啥最火?智能化、自动驾驶这些功能才是硬通货。你要是还原地踏步,哪怕你是老字号,都得被时代甩到后面去喝西北风。
这就得问一句了,一汽这一波收购卓驭科技股份,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本质上是要抢占“智驾化布局提速”的风口。智能化这块,全国哪家车企不想在高端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领域分一杯羹?谁能早点布局、狠下资金,谁就有机会成为新一轮洗牌中的赢家。
回过头看这几年,智能驾驶技术进步飞快,不依赖高精地图、不用激光雷达,三目视觉都能实现高速和城市NOA,还把高阶智驾体验门槛拉到了十几万。大伙不是一边卷技术,一边卷价格嘛。以前觉得自动驾驶高不可攀,现在看,红旗天工系列、速腾L这些十几万的车也能有,谁还舍得花大价钱买没智能化的老车?
你再琢磨一下,一汽收购卓驭科技,并非光为了“技术联姻”这么简单。一汽想的是话语权,是供应链的主导权。当智能化赛道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如果核心技术、核心盟友还是别人牵着鼻子走,企业能爽快地变革吗?当然不能。所以有钱不止要投,还得投到“能控制”的地方去。买股权,不光买技术,更是买发言权,买主动权。
很多人问了一圈,中国车企搞智能驾驶,怎么一年三变,朋友圈越来越大?其实这正是行业新常态,大家都是攒“智驾朋友圈”,谁手里有“地大华魔”(地平线、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华为、Momenta)谁就底气更足。有了朋友圈不只是秀肌肉,更是防身,万一某家技术突然掉链子或者外部环境变化,自己还能有后路,有选择。
你看一汽现在手里握着卓驭科技近36%的股份,基本进入联合控制席位。未来红旗品牌不管是燃油还是电动,都能用同一套智能驾驶,甚至大众、丰田国产合资品牌也开始用卓驭科技的方案。技术不是一张饼,是连接多条生产线多种车型的纽带。这意味着什么?谁的智能化能更快规模化铺开,谁生意就越做越大。这就是“油电同智”思路的真正价值:不区分燃油与电动,统统智能起来,市场不用碎片化,企业运营更高效。
再拉远点看一汽的整盘棋,跟地平线有深度合作,和华为绑定了新车型的全套AI车控,再把Momenta引入丰田项目。头部方案商、芯片商、数据商,全在自己的体系里。这种战略布局不只是组局喝酒,更是每路都有backup,每路都有突破点。高阶智驾不是孤立技术,是全产业链的协同,谁能把所有点连起来,谁就能赢得更多资源,获得更多市场入口。
但这里必须问个现实问题:技术、成本和体验真的能平衡吗?大家都说智驾要普及,得拉低门槛。但十多万的车配高阶智驾,厂家利润还能不能保?用户到手后,真的会用吗?假设系统偶尔出错,厂商能扛住安全压力吗?中国路况复杂,城市变道、乡村乱入、大货车横行,老百姓的信赖到底靠技术还是靠服务?
技术卷到现在,一堆智能化方案像百花齐放,但没人能拍胸脯说谁一家独大。芯片、摄像头、算法、数据体系,车企都想自己掌舵,就怕哪天被卡脖子了动不了。以前整车厂是组装厂,核心零件全是供应商包了。现在车企逼着自己做Tier 1,既是技术为王,也是压力翻倍。谁都知道资本烧得快,但没几家能把好技术真用到用户日常里。
说到这,不由得问一句:中国智能驾驶,能不能赶上国外?别看特斯拉老马嘴硬,可是他家自动驾驶在中国路况下真能跑起来不?中国车企靠“地大华魔”这种联盟,能不能搞出自有生态,打造出自己的路线?一汽这次收购,似乎想给所有人一个答案:靠别人的永远是借力,只有自己真正控制生态,才能突破限制。
不过别幻想太多,收购和联手只是一种手段,真正让智驾落地还得看体验。说一千道一万,高端智驾普及到红旗、速腾L这些车,谁能真把体验做到位?中国人的购买习惯和用车方式复杂,绝不是方案商BP里一份数据说了算。技术再牛,要是交付以后动辄出bug,谁还敢买第二辆?所以车企和方案商都要试着往用户场景里钻,不只是写个算法、画个饼,更得实地上路,把复杂情境都撸一遍,把毛病都磨掉。
再说说供应链这块的博弈。一汽这波收购,其实也是在“争夺命运的主动权”。你看以前所有智能驾驶核心元件,不是进口就是外资背景,谁都怕被断供、受制于人。卓驭科技原来是大疆分出来做车载,也是国内少数能跟一线外资拼技术的企业。但资本市场里,控制权往往比技术更重要。有了股权,沟通起来直接了当,关键时刻能拍板——这就是“安全感”,也是“底气”。
放眼看去,越来越多车企和科技公司在中国智能驾驶市场里下重注,组成阵营。你选华为全栈,有乾崑智驾、鸿蒙座舱一整套武器,你牵手地平线,芯片和算法实现深度耦合,一汽和Momenta合作,连丰田这些外资合资品牌也得跟进智能辅助。这就是现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军备竞赛”,只是以前是排量比拼,现在是AI硬件方案、软件算力的较量。
那问题来了,今后中国车企会不会变成大杂烩?方案越多,车企是不是反而更难决策?其实答案很直接,未来肯定是“生态复合、多线布局”的天下。你不能只靠一家技术,也不能什么都自己干,最重要是用并购、合作、联盟把所有关键节点串起来,把握关键环节。而一汽这次收购,就是把控了一个入口,把未来智能驾驶的底牌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谁家方案好用就先用,哪家出问题再换路,主动权都在自己手里。这样,中国车企才能在风头浪尖上活得踏实,不至于被任何一方牵着鼻子走。
复盘来说,一汽收购卓驭科技股份,并不只是一次商业交易,而是在告诉行业、投资人和普通用户:智能化赛道的跑步时代已经来了,只有提前布局、牢牢掌握话语权,才能在愈发激烈的竞争里不被淘汰。等明年、后年的智能驾驶功能普及之后,市场肯定又要一轮大浪淘沙。那会儿,谁提前卡位,谁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最后,大家不妨想一想,未来汽车智能化到底该怎么走?是技术为王,还是服务至上?是多方案平行,还是统一标准?一汽这一步,算是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也给行业带来不少启示。智能化不是说说而已,拼的是钱、策略和执行力。以后买车,大家看的不光是价格和颜值,更是在乎车有没有带来智慧体验,有没有安全感,有没有不断升级的可能性。赌局已经开场,谁能走到最后,只能看谁更能把所有的链条连成一条线。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