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真正的经济学家能用一根面条推断出GDP的涨跌,但对于中国的汽车市场,他们估计只能吃泡面:太长太烫手,还时刻在变味。二十年前,加价买辆车跟抢春节火车票似的,销售顾问普遍眼高于顶,一副你今晚不签单明天就得涨两万的范儿。而今天,丰田在这盘早已下烂的棋局里,学会了跪着卖车,发了一张凯美瑞十二万的明牌。不得不让人感慨,以前有多神气,现在就有多卑微。
有人说汽车行业卷出了新境界,我看是“卷”字都害怕了汽车这帮同行,转头跑到寝室床底下瑟瑟发抖。现在的价格战,根本不是打仗,是自刎。4S店和厂家联手,倒贴钱也要把车塞进你家小区地下车库,消费者不买甚至都觉得有点对不住这些个流着泪的销售小哥了。一年前还能昂首挺胸地发朋友圈晒提车,今天发完要加一句,“不是事故车,不是泡水车,真不是抢来的。”
看看最新数据吧,十年前雅阁、天籁这些个日系“三剑客”,月销过万的荣耀简直扎眼,群星璀璨轮到谁谁都自信能横扫B级车市场。可现在呢?两家加起来还没丰田凯美瑞一个月卖的多。灵车一响,黄金万两,不对,是丰田一降,同行心慌。你要说这是内卷,也是给“卷”抬举了,该叫“自断经脉,互害模式”。凯美瑞七月卖了一点七万辆,半年轻松十万台起步。南京有位老哥喜滋滋地公开了自己的交车单:2.0精英版,十一万八千八!比十九年前的进口佳美足足便宜了二十多万块,刺激不?
你以为凯美瑞是良心发现,不赚人钱了?多半是做个顺水人情,为行业添点堵。丰田不傻,只是被新能源车追得快掉头发了。“油电同价”,原本是理想、比亚迪等大厂吹牛时的口头禅,现在反让燃油车先实现了——这么多年卷到骨灰里,也总得落点实惠给老百姓。你说这直降到十二万,那以后卖房的销售同学是不是也得学学?“大哥您别去新盘了,您看这楼盘,给钱我就让您搬进来,物业费我替交。”
说回凯美瑞本身,耳目一新的外形仿佛在告诉世界,公司终于有个懂年轻人审美的产品经理了。分层格栅,听着像夜市烧烤摊上的菜品升级,其实就是大灯和进气口一块做了拉宽处理,看起来还真有点新能源的味道——哪怕骨子里还是老油条。哎,但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看个车都要求又帅又便宜,最后买单的还是大叔阿姨,说白了,谁还没点青春呢?溜背、腰线都给你整上了,2825毫米的轴距,后排能盘腿,前排能劈叉,就是副驾要系好安全带,别按错键盘。
动力系统也懂人心,燃油、双擎全都有,既能加油,也能“喊环保”,百公里低至4.2升,搭配长了个日本面孔但肚子里转着中国算盘的E-CVT变速箱,主打一个省钱省心。电动车主要说,“其实油车啊,也不是那么可恨。”但你要真追求性能,那就去买飞机得了,4S店不卖。
有朋友嫌内饰没什么豪华感,这你也想得太多,十二万的凯美瑞还要什么自行车?该有的12.3英寸大联屏给你,隐藏按键给你,能亮会响的科技感也给你,至于木纹装饰、真皮缝线,不如早点下车上班,别真以为坐进凯美瑞就成了中产,车里是皮座椅,心里却是塑料感。
说来也怪,现在厂商才学“亲民”这门费力不讨好的活儿,降价降得比裁员还心疼。有人说燃油车这回是自砸招牌,最后一波挣扎。我不太同意,毕竟燃油车一直是墙头草,该送礼送礼、该豪横豪横,谁愿意真正屈服?只是新能源车猛一顿操作猛如虎,你家门前一水电动车,满大街都是比亚迪、理想、问界……堂堂传统车企,去年头铁还在开发布会吹中国市场有多稳,今年连新款发布都小心翼翼,话说得像闺蜜安慰分手女友,“别生气,咱们还可以做朋友。”
时代变了,变到了让你不变都脸红。想当年想买部凯美瑞得挤破头请客送红包,今天你再高攀,销售都会可怜巴巴地回头望向经理:“哥,能不能再减点?”再这样下去,新能源和油车都不用卖了,厂家直接封顶大甩卖:“买车送充电桩,送油票,送老婆本,只要你来!”毕竟买卖这事儿,谁还没点B数呢?以钱换空间,以价换销量,许多老板明明想学巴菲特,结果活成了拼多多。
有同行分析,说这是潜规则,表面是价格战,实则产业结构在洗牌。听上去跟物理课上讲“熵增”似的,高深莫测。讲道理,车企们都值得敬佩——亏钱也要陪你玩,谁也守不住最后的明灯。但可惜,咱们买家也精得很,打骨子里乐见卷王殉情,共谋二手车彻底贬值。
今年市场比去年难看,油车草木皆兵,新能源试图人造天花板,其实大家都怕一个字:赔。企业生存游戏,总有人要倒下,总有人唱红脸演苦肉。凯美瑞一低头,同行都想起自己抽屉里的降价方案。最后拼的,还是谁更能用嘴对抗市场,谁更能把降价说得冠冕堂皇。“我们要用心服务每一位客户”“客户要求就是我们追求”——标准废话手册最后用钱投票,比谁更像个冤大头。
作为一个半路学懂车的键盘侠,我的自动挡人生也曾做过选择题。现在大街上问十个人,九个会劝你别买油车,剩下那一个只会冷静地补刀:“XX新能源推出新一代了,油价又涨了,环保限号不怕限得你哭……”你要反抗么?只能笑着吐槽,“省下的钱买杯奶茶,提前练习提前退休。”
你说行业有未来吗?当然有。只不过,这个未来里,车和人都在搞优惠,谁也没工夫谈情怀。我怀疑有朝一日买菜刀都能分期,卖家会说:“您买两把,我送您个菜板!”资本做足了表情包,留下我们一帮打工人反复咀嚼自己的卑微和无力。过去买台车跟娶个媳妇一样郑重,现在买车跟买棉拖似的,能穿就行。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所谓格局打开,不是看你能不能站在高位俯视整个市场,而是看谁能在最低点处谈笑风生。买台丰田凯美瑞,十二万,可能是燃油车给我的最后一次浪漫。至于下次再便宜,就是厂家按着你头往车里塞了。
要是未来哪天车企搞直播带货,主持人一边喊“最后五台,买到就是赚到”,一边站在模特旁边笑得比年终奖还尴尬,我不会惊讶。真想开上价值五十万的车?别逗了,打折打到骨头渣都没了,开出去反倒怕被人误认为专职做网约车。
总之,现在当个消费者,也算实现了“买什么亏什么”的人生目标。所谓价格战,不过是厂家的最后倔强,你的最后机会。至于燃油车这出大戏能撑多久?等新能源汽车再演几轮独角戏,估计连舞台都要让出来。到时候我们这些观众,也只能假装不在意地拍拍手,转身回家用几天就坏的充电桩,心里想着:那年买凯美瑞,真特么真香。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