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你的电车保费! 不出险仍涨价,无数车主将要面对残酷结果?
一年没出险,保费反倒涨了3000元。 新能源车险的定价逻辑背后,是整个行业难以调和的矛盾。
“开得比去年少,保费却多交了近两千。 ”上海网约车司机王师傅的困惑不是个例。 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行业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高达57亿元,赔付率超过100%的车系达137个。
这种“车主喊贵、险企喊亏”的现象,折射出新能源车险市场的深层次矛盾。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为4395元,比燃油车高出63%。
01 维修成本高企,4S店垄断是推手
新能源车险保费高的首要原因在于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人寿财险车辆保险部有关负责人指出,维修成本高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车主可选维修渠道较窄;零配件、工时价格相对较高;以及高度集成化制造方式和智能化设备带来的维修难度。
与传统燃油车不同,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和集成化设计。 北京车与车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磊解释:“一些新能源车型一体化设计程度高,即便是局部受损,也可能面临整车维修。 ”这种“撞伤一点,维修一片”的情况显著提高了维修成本。
最典型的例子是电池系统。 某品牌电车追尾事故后,4S店更换电池包报价12万元,而同级别燃油车维修仅需2万元。 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以及传感器等零配件价值高,理想汽车的灯、小鹏汽车的智能传感器等专属零配件,如果受损,单品赔付金额较高。
维修渠道的垄断性推高了成本。 多数新能源汽车企业采用授权维修模式,不同企业维修体系之间相对封闭。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院长宁威指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定价权掌握在汽车生产厂商手里,车辆发生事故后,消费者和保险公司只能接受汽车维修定价。 ”
02 高出险率,年轻车主和营运车是主因
除了维修成本高,出险率偏高也是导致新能源车险保费高的重要因素。 某财险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公司承保的新能源车事故发生率比燃油车高70% 左右。
浙商保险总精算师高云表示:“从我们公司的数据看,出险后,客户索赔的案均赔款与燃油车差别不大,过高的出险率导致新能源车险价格高企。 ”从数据来看,新能源车均风险成本是燃油车的2.2倍。
三大因素共同推高了出险率:车主结构年轻化是首要因素。 35岁以下车主在新能源车中的占比比燃油车高14个百分点,这些驾驶员驾龄偏短且驾驶风格更激进。
新能源车特性也增加了事故风险。 新能源车起步加速快,行驶噪音小,不仅车主易超速,也容易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疏于防范。 智能驾驶功能、智能座舱等新技术应用也需要车主有更长的适应周期。
营运比例高同样不可忽视。 2024年新能源汽车中的营运车占比高出燃油车10个百分点。 众诚保险副总裁屈海文分析:“电车和油车的成本差异大,不需要考虑加油问题,行驶里程越多的人就越喜欢开电车,出险频率比油车就大很多。 ”
部分车辆在购买时以非营运车登记,实际上用于营运,此类车辆行驶里程多,出险率高,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了行业综合成本率。 有险企负责人透露,顺风车领域的赔付率达到170%。
03 定价机制,不出险也涨价的真相
最让车主费解的是:“我一年没出险,凭啥也涨价? ”这背后是车险复杂的定价机制在起作用。
商业车险保费由“基础保费×无赔款优待系数×交通违章系数×自主定价系数”构成。 其中,无赔款优待系数会给未出险车主打折,权重最高的基础保费却由车型整体风险决定。
保险行业协会会根据该车型的事故率、维修成本等数据制定基准费率。 若这款车整体赔付率超过100%,即便你是“三好学生”,基础保费也会被拉高。 当前新能源车险自主定价系数范围是0.65-1.35,比燃油车的0.5-1.5调价空间更窄。
某国产新能源车型就是例证。 因大量用于网约车却按家用车投保,导致整体赔付率飙升至120%,次年所有该车型车主保费都上涨了15%-20%,哪怕私人车主全年未出险也未能幸免。
数据积累不足同样影响定价准确性。 新能源汽车技术迭代周期短,车型更新速度快。 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指出,除了高赔付压力外,险企数据积累与经验欠缺也是造成新能源车险业务亏损的原因。
04 行业变革,政策调整与市场自救
面对新能源车险的困境,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 2025年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首个新能源车险指导意见。
这份《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共分为6个部分21条。 其中最具创新性的举措是提出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
针对新能源网约车和换电等模式车辆的多样化需求,《指导意见》提出研究推出“基本+变动”的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和“车电分离”模式的汽车商业车险产品。 这些举措将优化车险供给,促进价格与风险更匹配。
在维修成本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丰富新能源汽车维修零部件供给渠道和类型,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
新能源车险这片蓝海市场,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车企入局。 2023年5月,比亚迪成为国内首家获批全资控股财险公司的车企。 2024年,比亚迪保险车均保费4500元,全年签单保费达13.98亿元。
“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也在布局新能源车险市场。 蔚来收购汇鼎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理想汽车子公司收购银建保险经纪公司,小鹏汽车成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车企进军车险之后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闭环的汽车消费服务,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05 消费者应对,如何规避高保费陷阱
对于消费者而言,购车时不能只看车价和续航,更要算好保险这笔“长期账”。 有几种策略可以帮助车主规避高保费陷阱。
车型选择至关重要。 不同车型的保费差异,新能源SUV保费普遍会比轿车低一些,网约车很少使用SUV,其底盘高,刮到电池的可能性较小。 建议优先选择维修网络成熟、零整比偏低的车型。
使用性质如实申报是关键。 家用车应避免用于营运用途,部分车主将非营运车辆用于顺风车等营运活动,导致整体保费上涨。 一旦出险,保险公司有权因使用性质与投保时不符而拒赔。
保持良好驾驶习惯是降低保费的根本。 虽然基础保费受车型整体风险影响,无赔款优待系数仍会根据个人出险情况浮动。 连续多年未出险的车主,依然能享受相应的保费折扣。
有部分车主通过选择修车渠道来降低理赔金额。 一些轻微剐蹭,如果选择非4S店的社会维修厂维修,费用可能大幅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涉及“三电”系统等核心部件的维修,仍需专业机构处理。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前,应全面了解该车型的保险费用。 一些看似便宜的车款,可能因零整比过高或主要用于营运,导致保险成本居高不下,整体用车成本反而超过预期。
业内人士分析,要彻底扭转局面,一方面需要车企降低零部件成本、开放维修体系,另一方面保险公司需通过大数据、AI定损等技术提升风控能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规模效应逐步显现,新能源车险业务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