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汽车展厅转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最近看到的市场数据显示,全球高端跑车的需求整体微涨了3%(估算,样本大概1万台左右,说不定也只是感觉吧)。我在想,这个增幅到底是被谁拉动的,特别是像保时捷这样的品牌。
刚刚我和 salesman 聊天,他说:新911Turbo S价格涨了点,但顺带性能又上去了,客户还是愿意买。我点点头,实际走过去摸了摸新车,那个低调又冲击力十足的前包围让我觉得,车子的细节其实比外表更在意。
你知道吗,这次新款的外观微调我觉得比较巧妙——尤其是那个全新的百叶窗通风口,也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觉,好像给车增加了点肌肉感。之前我也试过几款同价位的跑车,比如法拉利488或者宝马M8,对比下来,911的那一股隽永的运动气质,似乎更懂雾里看花的那点韵味。
其实让我特别在意的是那套混动系统。你知道吗,我没细想过,保时捷用的那个电动涡轮,我猜大概类似汽车的隐形补助,起到的效果就像是给引擎预热一个小暖气炉。目前官方数据说,综合功率711马力,扭矩800牛·米(不太确定,这个数据好多地方都略有差异,但差不多是这个量级),0-100秒2.5秒(这个数看得我心跳都快了,标志性瞬间吧)。
对比之前的自然吸气引擎,开始我还觉得这种电动+发动机组合有点复杂,像是给自己绑了一只魔术手。可逐渐意识到:这个魔术手实际上是在帮你减轻涡轮迟滞(这段先按下不表),让高速下的动力反应更加平顺。你会不会觉得,像是跑车也要走得更稳一些,其实挺难的事情。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新车内饰那个全液晶屏,中心那块10.9英寸触控屏其实做得挺舒服,基本没有什么挤压感。我看着车里那头运动座椅,心想:这才是真·运动科技感的融合吧。但我在想,这个价位(估算273万左右,样本少一点)买个走高速跑得飞快的车,科技和性能到底哪个更重要一些?你有没有信心,自己能在高速路上精准控控、避免炸街失败?我心里其实有点没底。
另一方面,供应链这块挺微妙的。保时捷这次用的碳陶制动系统,说实话,跟我想象中那种钢丝系车轮还挺像买菜的手推车一样的耐用程度。碳陶制动的成本我估算,可能比普通的钢制刹车片贵两三倍,但不用说,刹车表现好就是极限冲刺的底气。
那天我还试图联想它的研发流程,想像那些工程师像厨师一样,看着原材料(化学材料、钛合金、碳纤维)一层一层堆起来,再像拼积木一样拼出一台跑车。说到这,心里又泛起一个疑问:这些创新是源于日常,还是为了卖个好价钱呢?(这问题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因为我知道研发背后也有财务和市场的推动,但是真的技术创新那点,却I think不一定都来自生活需求。)
我觉得现在的跑车,像是运动员在跑道上拼爆鞋,要脚踩得合适,跑得快,也不能太重。那你会不会觉得这种科技太厚重了?我曾经有个朋友说过:2000多马力,开出去也就煎蛋片表现。但我又想,跑车除了速度,难道不还应该有点心跳和仪式感的体验吗?这其实是个谜。
(这段我有点走偏,先收回来)保时捷的底盘控制技术,尤其是这个新版本的PDCC(动态底盘控制),我猜就是让车像看不见的手一样,调节车身坐姿,这玩意儿比我想象的还聪明。要我说,这就像是在高速行驶的舞台上,车子自己知道你要我稳点还是放开点,很显然,他们把这个调色板用得挺巧。
对了——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汽车其实越来越像智能手机了,充满软件更新,但我们惯了硬件的那份直观和感受?我试想,什么时候我开着新911在高速公路上感受到那份机械的韵味变少了呢?这其实挺让人矛盾的——科技越发 Kool ,但那份脉动会不会也逐渐被程序替代掉?未来是不是会出现一种纯粹手工制造的珍稀跑车?(这不一定,也许我太理想化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心想到底什么时候,跑车从科技至上变成了感官享受的一种极致追求呢?这天我还碰到一个修车工,他感叹:现在的零件都像拼图,配件都标准化了,但出奇的难调。那他是不是也在暗示:一台车越先进,越越缺乏点人味儿?
还记得我最近试驾过那辆旧款911,有点怀念它单纯的动力感,当飞轮咆哮起来,仿佛也在和我对话。而这次新车,虽然技术更牛,但让人有点感觉被程序控制的的隔膜。
这么说吧,很多时候真心在路上,还是靠直觉去感受车带来的那种热血与惊喜。而技术——它终究是工具,不会告诉你怎么去感受,只能帮你更快、更稳。可我不知道,未来我的感觉还能不能跟上这些科技的车轮。
车内那个音响调到最低,我脑袋还在想:你说,这新911会不会太过理性?还是说,它只是显得理性,但内心依旧燃烧着速度的火焰?这就像是电影里,有两个声音,一个是脑子里那个理性分析器,另一个是心里那个急躁激情的自我。你说,这两者会不会永远争持不下?
问题总是那么多,而答案似乎就藏在那个细节——比如那表面宁静,却潜藏巨大马力的引擎声音里。你觉得,真正的极致跑车,还是不是也该保留一点未完待续的悬念才妙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