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高速有人开500公里不累,有人200公里就困?交警实锤5个原因,第3个最易忽略!
经常跑高速的朋友肯定发现过一个怪现象:同样是跑高速,有的老司机连续开500公里,下了车还能帮着搬行李,精神头十足;可有的新手开200公里就眼皮打架,握着方向盘都忍不住点头,只能频繁进服务区提神。
上周我和同事去外地出差,他开了400公里全程没歇,我换着开了200公里就困得不行。回来特意请教了交警朋友,才知道这根本不是“耐力好不好”的问题,背后藏着5个关键原因,尤其是第3个,很多人天天犯却不知道!今天就用大白话讲透,跑高速容易困的朋友赶紧收藏。
一、体质不是“决定性因素”,但“续航能力”真有差距
先澄清一个误区:不是“年轻就一定耐开”。交警朋友说,他们查过不少疲劳驾驶的案例,有20多岁的小伙子开150公里就犯困,也有50多岁的老司机开600公里不打盹。真正关键的是“精力储备”和“代谢能力”。
比如有的人天生属于“短睡眠高效型”,平时睡6小时就满电,跑高速前睡够7小时,精力能撑很久;但有的人必须睡够8小时,少睡1小时就会昏沉,跑高速时大脑供氧不足,自然容易困。还有些人平时缺乏运动,心肺功能弱,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血液流通慢,也会加速疲劳。
二、技术越熟练,越“省精力”
新手和老司机的疲劳速度,差的不是体质,是“操作熟练度”。新手开高速时,眼睛要不停扫仪表盘、后视镜、路面,双手紧握方向盘,变道前还要反复确认,全身肌肉都紧绷着,精神高度紧张,半小时就累得慌;而老司机早就形成肌肉记忆,变道、跟车、控速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不用刻意发力,精神消耗自然少。
就像我那开了15年货车的舅舅,跑高速时还能偶尔和副驾聊天,他说“车就像自己的腿,不用费脑子就能控制”。这就是熟练带来的“精力节省”,新手练个3-5年也能达到这水平。
三、驾驶习惯差,再壮也扛不住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很多人困不是因为累,是坐姿和操作习惯错了。比如有的人把座椅调得太靠后,踩油门要伸腿,握方向盘要弯腰,全身肌肉一直处于紧绷状态,1小时就腰酸背痛;还有人喜欢把座椅调得太直立,颈椎僵硬,大脑供血不足,自然犯困。
正确的做法是:座椅靠背调至100-110度,头枕和后脑勺齐平,双手握方向盘时肘部微弯,脚踩油门时膝盖有轻微弯曲。这样身体能靠座椅支撑,肌肉放松,疲劳感会慢很多。另外,频繁变道、急加速急刹车也会加速疲劳,保持匀速行驶才最省力。
四、心态不对,越开越累
心理状态对疲劳的影响,比你想象的大得多!交警朋友说,他们遇到过不少“赶时间型”司机,盯着导航算时间,超一辆车就松口气,被超了就着急,全程神经紧绷,哪怕开100公里也会累得满头汗;而心态放松的司机,听着舒缓的音乐,按自己的节奏开,不慌不忙,反而能坚持更久。
还有人跑高速时喜欢“胡思乱想”,工作上的事、家里的事全涌上心头,大脑一直运转,比开车本身还累。其实跑高速时专注路面就好,别想太多杂事,心态平和了,疲劳感自然来得慢。
五、车内环境是“隐形疲劳杀手”
最后这个原因最容易被忽视:车内环境不对,再精神也会被熬困。比如很多人怕冷,把空调开得热乎乎的,温度超过26度,加上密封的车厢,氧气越来越少,大脑缺氧就会犯困;还有人喜欢关着窗户开内循环,车里全是二氧化碳,半小时就会头晕眼花。
正确的做法是:空调温度调24-26度,出风口别对着头吹;每隔1小时开一次外循环,换3-5分钟新鲜空气;如果阳光刺眼,及时拉遮阳板,强光直射眼睛也会加速疲劳。另外,副驾别一直玩手机或者睡觉,偶尔和司机聊聊天,也能帮着提神。
最后给容易犯困的朋友3个“急救妙招”,亲测有效:
1. 犯困时赶紧嚼无糖口香糖,薄荷味最佳,咀嚼动作能刺激神经,比喝咖啡快10倍;
2. 进服务区别只喝水,洗把冷水脸,活动活动腰和脖子,促进血液循环;
3. 最关键的:每开2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这是交警实锤的“安全红线”,别硬撑!
其实跑高速累不累,不是靠“硬扛”,而是靠技巧。体质咱改不了,但调整习惯、优化环境、放松心态,每个人都能提升“续航能力”。毕竟高速上疲劳驾驶比酒驾还危险,一个打盹就可能出大事。
你跑高速最多开过多少公里?有啥独家提神妙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人少走弯路!觉得有用的话,赶紧转发给经常跑高速的家人朋友,安全第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