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帝豪181马力卖10万,4S店销售私下透露:上个月卡罗拉已经连续三周零成交,这次合资真慌了
高速上被一台帝豪从左侧超过去,尾标“290T”闪过的瞬间,我下意识看了眼时速表——120公里巡航状态下被甩开,这车动力绝对不简单。后来打听才知道,吉利把领克03那台1.5T直接塞进了帝豪,133千瓦、290牛米,7.9秒破百。一个开了八年卡罗拉的老哥试驾完回来,坐在副驾沉默了半天,憋出一句:“我那车当年落地13万,动力还没这个猛。”
说实话,动力参数出现在10万级车上,多少有点不讲武德的意思。以前这个价位的车,油门踩到底也就是“努力追赶”的感觉,现在1500转就能爆发最大扭矩,城市里并线基本是想插哪儿插哪儿。有朋友周末跑了趟山路,回来说高速超车那股子从容劲儿,跟以往完全不是一回事。当然,动力猛不代表没后患,好在这台发动机做过4万小时台架测试,漠河冻过、吐鲁番烤过,似乎不用太担心“小马拉大车拉散架”的老问题。
尺寸这事儿更有意思。4815mm的车长、2755mm的轴距,已经妥妥够着中型车的门槛了。我1米78的身高坐进后排,腿部空间两拳半,关键是地台纯平——这配置以前得加钱才能买到。后备厢520升,塞个婴儿车、28寸箱子再来几个背包,完全不慌。车宽做到1885mm,比凯美瑞还宽45毫米,停车时候可能得多瞄两眼,但坐在里面那种“敞亮感”,确实值回票价。
底盘这块儿倒是藏了些门道。BMA架构听着陌生,但20000Nm/deg的扭转刚度摆在那儿——简单说就是单边悬空车门照样开,车身不会扭麻花。前麦弗逊后扭力梁的组合看似常规,实际调校请了欧洲专家参与,过减速带“咚咚”两声就完事,没多余的碎震。高速过弯侧倾控制得也还行,至少不会让后排乘客吓出一身冷汗。怠速37分贝的静音水平,大概相当于深夜图书馆,这在10万级车里算是给足了面子。
540°透明底盘这玩意儿,老司机可能觉得鸡肋,但对新手和女性车主来说,简直是“电子保镖”。四个摄像头拼出鸟瞰画面,连底盘下面都看得清清楚楚。窄路会车、上马路牙子,心里总算有点底了。系统还会预测行驶轨迹,误差控制在5厘米以内,停车入位基本告别“三进三出”的尴尬。据说配了这功能的车,轮毂刮伤率直接降了一半——光这一条,大概就能省回几次补漆钱。
车机系统倒是没让人失望。12.3英寸双联屏、2.3秒冷启动,滑动跟手度跟手机差不多。三指飞屏能把导航甩到仪表盘,开车时不用偏头看中控,这细节挺贴心。语音识别准确率97%,说“我饿了”能直接推荐餐厅并导航过去,算是真把“能动口就别动手”落到实处了。OTA升级支持200多个控制器,理论上这车会越用越聪明——当然,前提是厂家别掉链子。
安全配置该有的基本都给了。75%高强度钢、6个安全气囊,高配还有L2级辅助驾驶。自适应巡航支持0-150公里全速域跟车,AEB能识别自行车和摩托车,60公里内可以完全避免碰撞。这些功能以前得加到15万才舍得给,现在直接下放,大概也是被新势力“卷”出来的结果。
内饰用料倒是意外地讲究。甲醛含量0.03mg/m³,是国标的六分之一;座椅面料通过国际认证,方向盘用食品级硅胶。空调滤芯升级到CN95级,对0.3微米颗粒过滤效率95%以上,相当于给车戴了个N95口罩。这些看不见的地方舍得下本钱,多少能看出点诚意。
外观设计算是告别了“廉价感”。贯穿式LED尾灯、隐藏式门把手、流线型侧面腰线,停在路边倒也不会让人一眼认出“这是10万的车”。新增的量子银漆面采用三层珠光工艺,光线不同角度能看到蓝银灰三种色调,这质感确实不像这个价位该有的水平。
生产工艺这块儿,吉利长兴基地的自动化率100%,激光焊接、台风级淋雨测试、-40℃到85℃的温度循环,标准拉得挺满。车身缝隙控制在3.5mm±0.5mm,车门色差肉眼几乎看不出来。新车90天故障率0.8,确实比行业平均低了不少。关键零部件来自博世、法雷奥这些一线供应商,起码不用担心“便宜没好货”的老毛病。
混动版虽然还没铺开,但雷神动力系统的技术储备已经摆在那儿了。1.5T发动机配3挡DHT,综合功率317马力,百公里油耗3.8升,满油满电能跑1350公里。这套系统热效率43.32%,算是把混动该有的优势都榨干了。油价要是再涨几轮,这张牌大概就能派上用场了。
说到底,帝豪这次升级像是一场“降维打击”——把15万级的配置塞进10万的车里,动力、空间、配置都往上够了一截。至于能不能真把合资逼到墙角,还得看后续的可靠性和保值率。不过有一点挺明确:10万块想买台“够用还有点意思”的车,这台帝豪或许真该进候选名单了。市区里已经能看到不少挂着新牌照的第五代帝豪,销量数据大概不会说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