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召回升级,辅助驾驶遇难题,网友质疑安全隐患

小米这回也翻车了,L2辅助驾驶搞了个大动作,直接让十几万辆SU7集体回炉升级,网友喊:“一不小心买到个半成品。”

谁家新车刚上路没几个月,总能遇到个bug,这也就忍了。可小米这次一下子卷进十多万台电车的召回,还是头回这么狠。你要是2024年2月到2025年8月买的小米SU7,也千万别太放心,这批车可占了他们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就是说,遇到路上奇葩场景,车可能会变傻,关键时刻还靠人手动救场。这场车企“大考”,让人不禁好奇,小米是不是电车圈的理工男:修修补补才最真实?

小米SU7召回升级,辅助驾驶遇难题,网友质疑安全隐患-有驾

怎么个缺陷法?官方说是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遇到“极端特殊场景”会认不出来,警报也不响,万一司机不及时操控,撞车就麻烦了。这个理由听起来像在说:“系统没吃过见过,碰到点怪事只会发愣。”那究竟哪些“极端场景”?结合行业八卦和老司机吐槽,路上突发事件真不少。比如高速施工,临时标线一遮,路感全无;施工器材乱放,系统认不出来,以为是路牙子还是障碍物,搞不清;应急车道有人乱停边上,系统脑壳疼;匝道、上下高速时车流一杂,算法就“宕机”,这种时刻真靠不住。

还有老天爷不配合也能让系统认错:暴雨、雾霾、甚至沙尘暴齐上阵,激光雷达、摄像头全都打瞌睡。下雨拿雨刷刮窗,雷达说啥都不看见;沙尘暴来了,镜头也“糊了”;遇上傍晚太阳直射或夜间逆光,系统直接变成瞎子。问题是,只要有个误判,错过几秒预警,司机跟车互飚反应速度,不及时踩刹车,你懂的,还得自己当英雄。

再来就是路上的突然性事件,前方急刹,旁边插队,动物乱入,老司机吓得一身汗,这套系统理性如教科书,遇人类骚操作,直接傻眼。说到底,这种L2系统就像小学练习生,日常乖乖做作业,碰到奥数难题脑壳发懵。感知靠摄像头、雷达,技术再牛,也有“瞎区”;算法够标准,但场景稍微“离谱”,就没招。

这回小米SU7的大规模召回不单是自家问题,整个智能驾驶行业都跟着心虚。2024年,全国跟L2辅助驾驶有关的事故纠纷有210起,才过半年2025就涨到了130起,速度堪比抢红包。普及率一飙,安全问题也冒尖。传感器没融合好,极端场景表现跟大爷的老花镜一样失灵,这数据都怼得厂家没脾气。

小米SU7召回升级,辅助驾驶遇难题,网友质疑安全隐患-有驾

算法那点事儿,也是个无底洞。深度学习平时跑得飞快,遇到奇葩用例全靠蒙,没见过的场景爱咋咋地。厂商宣传自动驾驶方便你放松,可一到关键时刻还得干脆利落自己上手。那到底啥算安全?技术半自动,驾驶员一会放松一会打起精神,谁都容易迷糊,把信任变成成“过度信任”,真的那么安全吗?

监管部门也在琢磨,这么多半自动汽车满大街,标准能不能细化点?美国让厂家主动报事故,欧盟盯着法规不放,中国也设了分级标准,可认定流程、测试标准都还在升级,一切都在路上。新车一来,老司机就担心:“这车到底能不能靠得住?标准写得再牛,实际开起来还是个问号。”

面对这回大召回,小米另辟蹊径,搞了个新玩法,把OTA升级搬出来。现在修车不用进厂,一条短信、一句APP提醒,直接让车主自己在家升级系统,一键修Bug。这思路跟手机刷系统一样,电车都能“云服务”了。但问题来了,这种数字化召回,是不是厂商越来越懒,测试环节偷工省力,只靠软件后补?用户遇到升级问题,万一网络鸡肋,或者压根不知道怎么操作,这修复效率真能包治百病?

站在行业视角来说,谁都想在技术上快人一步,可是这安全敲警钟,成长曲线都得慢慢走。极端场景数据收集、模拟测试,厂商还得加大投入,把那些路上一年怎么都遇不到的特殊情况拿出来过筛子,不然只会在实际道路上交学费。人机交互,车的系统也得更“嘴碎”,让司机明白什么时候不能用,什么时候风险大,别让大家以为全自动,结果一不留神掉进陷阱。

小米SU7召回升级,辅助驾驶遇难题,网友质疑安全隐患-有驾

其实,智能驾驶技术想跑进千家万户,商业化的门槛就是“安全”这俩字。技术领先固然香,上市时间抢得早,消费者买单也快,可是再快也得让安全拉满。厂商不能就图个创新,忽略了风险控制。标准得更严,教育用户什么时候能放松、什么时候得自己上手。

小米SU7这次算是一次大曝光,对整个行业也是个提醒。L2级自动驾驶不是“万能钥匙”,一碰极端场景,车企必须提前想好B计划。OTA升级省事,可不能变成修修补补内卷;行业需打好提前量,强化测试、规章标准不落下;让技术不只是“炫技”,更要为用户兜底。

小米SU7召回升级,辅助驾驶遇难题,网友质疑安全隐患-有驾

你说说,现在开电车,是不是比开燃油车更提心吊胆?技术闪耀再多,关键时刻谁能心安?欢迎大家说说,电车自动驾驶你敢信到什么程度?你觉得车企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用得放心?下一个升级哪家车会跟进?这安全难题,怕是要持续好几年,谁先解出来,谁就能赢市场。

走到结尾,又回那句话——不是说智能就是安全,光有新技术不够,安全底线才是真正的“硬通货”。你会为自动驾驶多掏钱吗?还是更愿意自己稳稳掌控方向盘?留言区直接开聊,让大家都看看,这个看似理工男的行业,有多少现实烦恼和人情冷暖。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