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车市,真跟开了锅似的,各种消息满天飞。要说最让人跌眼镜的,还得是大众。谁能想到,朗逸这台在中国卖了多少年的“神车”,居然把价格打到了6万出头的地步?这操作,简直让人怀疑大众是不是打算清仓大甩卖了。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前阵子我那正琢磨换车的堂哥就听说了这事儿,眼睛都亮了。我俩还特地跑了趟4S店,结果发现,嚯,不光是朗逸,感觉整个合资品牌阵营都在挥泪大甩价。帕萨特、途岳这些,动不动就是几万几万地往下砍。这阵仗,明摆着就是市场风向彻底变了。
就说朗逸吧,以前怎么着也得11万上下吧?现在呢,你要是冲着2023款的库存车去,销售敢给你报出6万4的价,这简直是把价格底裤都掀了。新款虽然没这么狠,但也实实在在降了快一万。这价格屠刀挥下来,真是刀刀见红。
那么问题来了,大众这浓眉大眼的,怎么突然就变得这么“亲民”了?是良心发现,还是日子真的不好过了?
其实看看数据就大概有数了。就拿上汽大众来说,从去年5月到10月,销量那是连着掉了整整6个月。特别是8月份,一个月才卖了8万5千台车,跟前一年比,直接少了差不多四分之一(23%)。这成绩单,放谁脸上都挂不住啊。
销量上不去,怎么办?大众这种老江湖,反应也快,立马就掏出了最简单粗暴的武器——降价,而且是巨额优惠。效果怎么样?立竿见影。到了11月,销量立马就弹回来了,涨了超过10%。但这招“以价换量”,说白了就是在用利润换市场,跟“玩命”也差不离了。
可这销量一跌,就非得打价格战吗?咱们也得看看大环境。现在满大街跑的绿牌车越来越多,新能源这股风刮得太猛,给这些传统烧油的车企,尤其是合资品牌,那压力是实打实的。比亚迪、蔚来这些国产品牌,不仅在中低端市场站稳了脚跟,甚至开始往中高端市场猛攻,直接抢起了原来属于合资车的蛋糕。
面对这种局面,合资品牌的选择其实挺尴尬的。要么,你技术上拿出点真东西,让人觉得你这车确实值这个价;要么,就只能放下身段,跟着一起卷价格。很显然,从朗逸这次的操作来看,大众似乎更倾向于后者。
以前那种靠着牌子就能舒舒服服卖高价,享受品牌溢价的好日子,恐怕真的一去不复返了。有懂行的人就说,现在合资车想维持过去那种高品质、高溢价的“神话”,是越来越难了。这话真不假。整个汽车市场都卷成麻花了,性价比成了硬道理。
那朗逸降到这个份上,对咱们老百姓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短时间看,肯定是好事啊!毕竟能用更少的钱买到一台曾经的“国民神车”,听起来就挺香。但往长远了想,这种靠不断降价来维持销量的做法,真的能让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活得更好吗?还是说,这只是掉进了价格战的泥潭,越陷越深?
我个人感觉,这背后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焦虑。“车越卖越便宜,钱越来越难赚”,这成了很多车企的现状。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只能靠走量来维持生存。但这终究不是个健康的模式,对吧?
说了这么多,那这台大幅降价的朗逸,到底还值不值得入手呢?
咱们具体看看那款打折比较狠的朗逸1.5T星空版。外观上,那个什么活力星尚套件,大嘴进气格栅配上矩阵LED灯,样子确实挺唬人,挺能抓住现在年轻人的眼球,看起来运动感十足。
车里面呢,全黑内饰加点红色线条点缀,算是经典搭配吧,看着还行,层次感也搞出来了。仪表盘和中控屏都给换成大尺寸的了,信息显示更清楚,科技感比老款强了不少。
动力这块,用的是1.5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能输出160匹马力,扭矩有250牛·米。日常开开,这动力储备应该是够用了。安全配置方面,像前驱、前后雷达这些基础的也都有,减少点开车时的磕碰风险。
不过,朋友们可得留个心眼。4S店里喊的优惠震天响,什么6万多开回家,听着是挺美。但真到你掏钱的时候,各种附加条件可能就来了。什么必须在店里贷款啦,必须买他们指定的保险啦,或者要求你置换旧车才能享受这个低价啦,甚至捆绑销售一些装饰、礼包什么的。七七八八算下来,最后你实际付出的钱,很可能比那个“惊爆价”要高出不少。所以,真动心了,一定要把所有条款都问清楚,白纸黑字写明白,别被低价冲昏了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