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二十年上市路,攻克股权难题,出口业绩显著提升

奇瑞汽车这二十年的漫长上市路,说实话,真是让人看得眼都花了,谁也没想到这部“连续剧”能拖这么久。尹同跃带着奇瑞,从四面八方扎进汽车行业硬仗里,最后能把公司送到港交所这个门口,也算是给自己这些年的努力画上了一个句号。可能很多人对于奇瑞成功上市,会说“也算是理所应当”,其实这背后的各种曲折,有很多外人想不到的辛酸和考验。

先来聊聊奇瑞这二十年到底都经历了啥。04年,奇瑞就第一次尝试IPO,结果因为债权股权的乱麻扯不清,最后不了了之。接下来这些年,无论是自己发展资金跟不上,还是盈利不是很稳定,都让上市这事一直没法落地。其实在那个年代,中国汽车行业还处在转型升级的初期,奇瑞这样的自主品牌,冲击上市也算是很有魄力了,但现实就是一步步难走。

更尴尬的是,奇瑞不光有自己内部问题,外面也不消停。08年金融危机,全球钱袋子都收紧了,国内股市一片乌烟瘴气,证监会直接暂停IPO,这谁还敢去敲门?09年,奇瑞卖股权,请了一波投资人,被大家以为这就要准备上市了,没想到公平交易又出问题,结果还是黄了。后来又想着在新能源板块借壳上市,偏偏碰上监管风暴,跨界并购被棍子打下来,一路都碰壁。

青岛五道口那个大动作,当时话题不少,196亿成了奇瑞的最大股东,感觉终于能把历史遗留的资金窟窿补上,结果摘牌资金又卡壳,最后还是损手烂脚。说到底,这二十年里,奇瑞的上市梦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回原形。再往后,每次有港交所上市的风声出来,旁边人都习惯性质疑,“这次能成吗?”大家都抱着一种等看笑话的心态。

但是这一次,2024年,大环境是真的变了。证监会亲自下场,发布了一套港股合作措施,摆明了给龙头企业开后门支持,像奇瑞这样在汽车行业扎根多年的自主品牌,这不就是直接让路么?政策一向是风向标,国家点头了,奇瑞能冲过去,确实是天时地利人和。

奇瑞二十年上市路,攻克股权难题,出口业绩显著提升-有驾

再一个,奇瑞这两三年业绩表现也是给力。别的不说,单说数据,2022年营收九百多亿,到2024年硬是干到两千六百多亿,利润也从五十几个亿暴涨到一百四十多亿,速度挺吓人。你说港交所资本市场会不看这个?奇瑞营收和利润都开花了,投资人自然觉得接盘有信心,市值怎么会不被推高。

历史的死结终于也解了,股权理清楚了。奇瑞控股把股份都分到各个股东手里,像芜湖建投、瑞创投资(员工持股平台)、立讯精密这些主要力量都参与了,上市的基本盘牢牢掌握。其实这个动作特别重要,过去股权矛盾就是奇瑞上市的“绊脚石”,这次直接一把切出来,全流通,外资也能进来,后面的资本运作空间大了不少。

港股IPO过会以后,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奇瑞市值能不能破千亿,甚至能不能像比亚迪一样,成为汽车圈的新龙头。奇瑞非上市的时候其实表现也挺不错,特别是在出口,年年都能坐上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的交椅,这个成绩在国内别家都比不过。而且今年奇瑞在海外的收入已经过千亿,出口114万辆车,老外都在开我们的车。有人说奇瑞做的是笨功夫,专注海外输送,不像比亚迪那样在新能源爆发为主攻点,但从业务结构上看,奇瑞的外盘是稳稳的压舱石。

这两年新能源的风口,奇瑞明显也想追赶比亚迪和吉利,只是单车利润还差点意思。算算数据,比亚迪平均一辆能赚九千多,吉利八千多,奇瑞还没过这个坎。这就要求奇瑞必须进一步把品牌做高端化,不能只靠走量。奇瑞也不是不明白,自己砸了1000亿搞研发,在芯片、混动、电池、无人驾驶这几个赛道里都下了重注。从近三年看,研发投入飙到168亿多,已经快追上国际大牌的节奏了。

今年奇瑞和华为又拉起了合作,智界2.0一出,大家都觉得奇瑞终于变得更“开放”了。过去“四大品牌”奇瑞、星途、捷途、iCAR,怎么都没新变化,但现在有了智界这个新品牌,还拉出来单独开公司独立运营,市场关注度飙升。这套组合拳就是告诉大家,奇瑞不怕跟外部合作,敢冲击高端,品牌终于往全国甚至全球都能叫得响的方向走了。在这方面,比亚迪早就靠汉、唐这些高端车型走出来了,奇瑞现在加速,完全有可能补上。

港股上市的股数,刚开始是不到七亿股,然后内部股东二十亿多股都能转到国际市场流通,这对融资、引进外资特别关键。有人估算,奇瑞初步市值可以定在一千亿级别,按照股票初始价格算起来五十多块钱一股,后面还能再看涨。现在市场估值逻辑,肯定最看新能源跟海外基本盘。奇瑞这两块都有做,新能源汽车和出口双线并行,可以说给了自己最大底气。

奇瑞二十年上市路,攻克股权难题,出口业绩显著提升-有驾

但话说回来,目前市值顶不顶得上去,未来三年很关键。吉利、长城的操作,奇瑞肯定得盯着,不能只走老路,要有自己的护城河。高端新能源是溢价点,海外覆盖是安全垫,怎么把这个故事讲明白,能不能在资本市场形成积极预期,全看上市后奇瑞的改革强度。

我觉得奇瑞冲上市,不只是补历史的坑,真正考验的是接下来的改革和运营能力。有了资本市场更多的钱,奇瑞能不能继续把销量往上做,利润空间往高抬,品牌往国际市场拉升?这才是大事。有了市值,就等于有了国际融资的底气,能不能投入到更核心的技术,比如智能座舱、新能源动力系统,摆脱依赖传统造车血汗工厂这条路?如果奇瑞真能像比亚迪那样形成新能源的壁垒,在高端市场占住脚,未来市值怎么说都不是问题。

其实这二十年,奇瑞就像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缩影。从起步、摸索,到碰壁、再到冲刺,每一步都踩着国家产业升级的节奏。现在港交所敲钟,只是把最后一个砝码落下。奇瑞上市,并不是结束,更不是躺赢的开始,离“做强”还有距离。尹同跃说得没错,奇瑞现在是“大企业”,但还谈不上有多强,需要用上市带来的新资源,用技术迭代和品牌升级,把自己做成中国汽车行业真正的“领头羊”。

奇瑞二十年上市路,攻克股权难题,出口业绩显著提升-有驾
奇瑞二十年上市路,攻克股权难题,出口业绩显著提升-有驾
奇瑞二十年上市路,攻克股权难题,出口业绩显著提升-有驾
奇瑞二十年上市路,攻克股权难题,出口业绩显著提升-有驾
奇瑞二十年上市路,攻克股权难题,出口业绩显著提升-有驾

未来能不能交出最好的成绩单,其实谁也不能拍胸脯说有绝对把握。上市只是第一步,关键还是奇瑞能不能认准路,把过去二十年的坚持转化为市场增长的新动力。在科技研发、海外拓展、高端品牌这些点上打个组合拳,把市值、安全和增速都抓在手里。总之,这场马拉松终于跑到终点线,但后面的接力赛可能比前面更难。大家就等着看,奇瑞是不是能交出一份对得起等待、对得起市场、对得起员工和国家期待的答卷吧。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