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哪吒汽车账面只有不到1600万现金,配个库存两千多辆成品车,还欠着上百亿债务,我心里那个梗...直打结。9月12号那次债权人会议开得挺正式,但这金额比许多普通人买房还高个几倍,感觉哪吒这破产比拆几栋楼还难。现场我隔着屏幕看着,旁边同事跟我悄声说:要是这事没个怪招撑着,车主真得凉了。
你说,这家起步阶段曾经鼎鼎有名的新兴造车企业,怎么就走到如今这地步?个中道理,我琢磨了个大半天。全行业降价打砸策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战术了。从2023年开始,二线新品牌根本挤不进市场。像哪吒投入上亿研发主力车型,结果销量体感只有预期的20%上下,利润薄得可怜。而且,我看了下样本不多,但高端突破难已经不是哪吒一家遇到,这简直是个行业共病。
你们有没有发现,哪吒跟同价位的蔚来ES6在实际用车上差别挺大。ES6的供应链更稳,修车配件别说快,连质量都让人少操心。哪吒这边配件供应断断续续,管理层费劲心力想重启售后维保服务,那对应的挑战比想象中复杂多了。管它怎么样,供应链这事就像你家厨房突然断气了,饭还得做,但火源没了,不急死才怪。
在会议材料里,管理人提到公司主动降本启动E轮融资没成功——我不禁想,团队没考虑好融资时机?或是市场信心崩塌速度太快了……说来奇怪,我对融资这部分其实没深想过,毕竟估计这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内外因素互动(这段先按下不表)。不过能确定的是,破产并非单一因素,赔钱的研发撑不起狂野的价格战,也扛不起源源不断的法律纠纷查封资产,这些是三座大山。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哪吒去年底某条生产线还没停工,员工还在抢产能,他们面临的是产出和资金全都双刃剑。挣钱少,债务还多,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疼痛有多真实啊!部门领导的一句:就算是死马也得拉回来拉一拉,说的其实是典型的行业不甘心情绪。
估计还有人好奇,为啥车主还能继续用车?管理人们真的能保证售后补救?这里就有点说不清了。售后配件不能及时供应,资金紧张,这局面比修车师傅没材料干活还尴尬。这售后维保重启只是个承诺,背后的执行难度堪比拧一个旧汽车的发动机螺丝——得步步为营慢慢拆开。
打断一下,我有点犯糊涂——到底哪吒的品牌核心价值还能撑多久,用户感知还能保持多少呢?车主超过40万,这是一块宝贵的社区资源,但信任一旦崩塌补回来就难了。
干车这行这么多年,我一直认为研发和供应链就像夫妻俩,相互配合少一点磨合,不是闹矛盾就是离婚。哪吒哪边都卡壳了,这基因里竟没留下让彼此更好合作的润滑剂,恒久运转自然难。
临场小计算了一下,哪吒资产账上1500万+库存车辆2000台左右,算平均每台车账面资金不足1万块,亏损压力明显超标。保守估计,单单维保成本起码一年得1亿+(估算),这钱从哪儿来?
前面说得有点绝对了,后面得承认管理人确实在腾讯流量中断事件上还拿出了点动作,找广东联想懂得通信交涉,这种法务动作和沟通多半是最后的底线挣扎。车联网服务对现代电动车来讲不是奢侈品,是刚需——没网,车也就像瘫掉的折叠椅。
你有没有想过,车主们在这窘境里到底是该抱怨还是该理解?毕竟后续方案都得债权人表决。那投票结果会不会反而成了拖死人的重锤呢?
反正这品牌还没完,能不能翻盘?说实话我没底。倒是挺想知道,哪吒的维修工人们每天面对那么多冻卡的零件,会不会自己心里淡了这行?毕竟技术活干不下去,工匠精神也很难传承啊。
说了这么多,我突然想到,车主们每日打开车门的那个咔哒声,也许是这场行业洗牌最后能留下来的声音。你还会想听这个声音多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