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谢幕,新势力登场:成都车展16号馆见证汽车业权力重构

2025成都车展16号馆的变动及传统豪车品牌缺席事件,反映了中国汽车市场结构性调整的深层逻辑。根据官方公布的展位图及多方行业分析,本届车展16号馆发生显著变化:

一、展馆变动的核心特征

  1. 豪华品牌集体退场
    原作为豪车及改装车展馆的16号馆,今年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莲花跑车等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这是成都车展自升级为A级车展以来首次出现的大规模豪华品牌退出,直接导致外资超豪华品牌在本届车展 "绝迹"。

  2. 新势力与本土品牌接棒
    取代豪华品牌的是小米、红旗、广汽本田、宁德时代等品牌。其中,小米汽车以独立展台亮相,预计展出SU7系列车型;红旗则重点展示金葵花高端产品线,定位国产豪华天花板。这种调整体现了新能源与本土品牌对传统豪华市场的冲击。

  3. 展馆功能转型
    16号馆从单一豪华展示转向多元化布局,涵盖智能汽车、核心零部件及跨界体验(如小红书的 "人车生活" 展区)。这一变化与成都车展强化 "消费引擎" 属性的定位调整相呼应。

二、豪华品牌缺席的深层动因

  1. 市场表现持续承压
    传统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销量寒冬:

  • 保时捷2025年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下滑28%,占全球销量比重从巅峰期的30%降至14.55%
  • 英菲尼迪仅两款在售车型,2025年累计销量不足千辆
  • 玛莎拉蒂2024年销量同比腰斩,2025年持续下跌
  • 参展成本与收益失衡
    成都车展单个标准展位费用约50-80万元,加上展台搭建、车辆运输等综合成本,参展费用普遍超过千万元。但豪华品牌在车展现场成交率不足5%,远低于合资品牌的15%平均水平。这种投入产出比失衡促使品牌重新评估参展价值。

  • 战略重心转移
    部分品牌将资源转向更精准的营销渠道:

    • 起亚将生产重心转向出口,2025年前7月出口占比提升至63%
    • 保时捷加大在华数字化营销投入,线上看车转化率提升至37%
    • 劳斯莱斯、宾利等超豪华品牌转向高端品鉴会、私人定制活动等圈层营销

三、行业影响与趋势解读

  1. 自主品牌崛起与市场重构
    比亚迪、奇瑞、长安等品牌通过包馆策略强化存在感:

  • 比亚迪连续两年包下9号馆,展示仰望U8应急浮水、兆瓦闪充等黑科技
  • 奇瑞携五大品牌占据5号馆,1-7月新能源销量同比暴涨87.7%
  • 鸿蒙智行在3号馆首次集齐 "五界" 品牌,华为赋能车型销量同比增长120%
  • 车展功能迭代
    成都车展正从 "形象展示" 向 "消费转化" 转型:

    • 主办方联合政府推出购车补贴政策,现场成交可享最高3万元优惠
    • 引入具身智能机器人担任 "智" 愿者,小鹏IRON机器人、奇瑞Morninegen-1等科技产品亮相
    • 跨界设置 "4+2" 出行展区,融合自行车、电动助力车等新消费场景
  • 豪华市场格局生变
    本土豪华品牌正在填补外资退出的市场空间:

    • 红旗金葵花系列7月销量同比增长45%,均价突破80万元
    • 猛士科技携M817参展,定位智能越野第一车,预售订单已超5000台
    • 蔚来萤火虫品牌在4号馆与奔驰同台竞技,全新ES8订单量破万

    四、未来发展的关键观察点

    1. 豪华品牌应对策略
      保时捷计划2026年推出纯电版Cayenne,宾利宣布2030年全面电动化,这些转型举措能否挽回市场份额值得关注。

    2. 新能源技术竞争
      宁德时代在16号馆展示的凝聚态电池技术,以及小米SU7 Ultra搭载的800V碳化硅平台,可能成为影响行业格局的关键变量。

    3. 政策与消费趋势
      成都市政府推出的 "新能源汽车消费券" 叠加车展优惠,预计拉动现场新能源车型成交占比突破60%,这一数据将直接反映市场偏好变化。

    本届车展的变动不仅是展馆布局的调整,更是中国汽车产业变革的缩影。传统豪华品牌的退场与新能源势力的崛起,预示着一个以技术创新和消费需求为核心驱动力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