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瞅见荣威纯电D6那7.98万的叫价,我登时一愣:这价儿,内卷到姥姥家了吧?现如今这帮车企,为了抢地盘,花样儿真是层出不穷。
你说这是桩美事儿吧,倒也没错,老百姓能拿更实惠的价码,淘到更称心的物件,谁不偷着乐?但反过头来想,这种“价格屠夫”式的操作,长此以往,对整个车市,当真有益无害?
先唠唠这车本身。官方那一套说辞,尽是些高精尖玩意儿,什么CTB电池车身一体化,什么一体式热管理,听着就玄乎。再者,续航不拉胯,空间也够用,盘算下来一年电钱才一千来块,比烧油的爷们儿省一大笔银子。明眼人一看,这车简直就是为那些算计着过日子的小两口量身定做的。
可别急,世上哪儿有这等好事?7.98万的价儿,真能拽回一辆配置、性能都过硬的电车?这背后的门道,怕是没那么简单。
这就得叨咕叨咕车企那点营生经了。赔本赚吆喝,耍耍嘴皮子行,真刀真枪地干,肯定玩不转。车企也得糊口,也得开枝散叶,利润是命根子。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低的价,油水从哪儿抠出来?
一种可能,是缩减开销。淘更廉价的料子,用更简便的手段,当然,也兴许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省”那么一丢丢。这就好比你下馆子,一样的菜,价钱砍掉一半,你琢磨琢磨掌勺的会在哪儿使绊子?
另一种可能,是“拆东墙补西墙”。比如,日后的保养、检修,或者一些花里胡哨的增值服务,让你神不知鬼不觉地多掏腰包。毕竟,车都弄回家了,总得开吧?
还有一种更隐晦的可能,是数据。这年头,大数据说了算,你的驾驶习性、行车路线,甚至你的个人偏好,都被扒得一干二净。这些数据,对于车企而言,是金疙瘩,能用来精进产品,也能用来搞精准营销。
当然,我不是说荣威纯电D6铁定有这些猫腻。只是想提溜大家一句,在碰上看似诱人的价格时,多留个心眼,多咂摸咂摸里面的滋味。
再说了,这种“价格战”式的拼杀,弄不好会把整个车市拖进死胡同。车企为了活命,只能玩命压低成本,牺牲品质,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咱老百姓。
与坊间认知相左,汽车行业要发展,不能光靠“贱卖”。更要紧的是技术革新、品质提升、服务到位。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俘获消费者的芳心,才能让整个行业活泛起来。
当我们一根筋地把缘由归结为“市场竞争白热化”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比方说,消费者对价格的过分在意,车企对短期利润的过度追逐,以及行业监管的缺位等等。
所以,7.98万的荣威纯电D6,着实是个撩人的选项。但它也敲打着我们,在贪图便宜的同时,也要绷紧神经,琢磨琢磨背后的弯弯绕。车这玩意儿,终究不是简单的物件,它关乎行车安全,关乎驾乘体验,更关乎整个行业的明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