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啊!6%家庭买50万元以上的车,12%家庭买20~50万元,更多人选择10万元以下的经济实用车

你们说,这车到底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我刚看到那组数据,6%的家庭买得起50万以上的车,12%家庭选20~50万区间,45%家庭夹在10~20万,最后37%家庭,真的是10万元以下都觉得撑死了。光看这些数字,我就开始怀疑,这波车市的数据啥意思?难不成买车成了“分配”的事儿,50万以上的车像是少数人的饭局,更多人只能挤在“实用经济型”?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啊!6%家庭买50万元以上的车,12%家庭买20~50万元,更多人选择10万元以下的经济实用车-有驾

然后我刷到比亚迪郑州全地形赛车场开业的新闻。没错,8月14号刚开业。搞得跟节日一样热闹,比亚迪这次真是打算拿技术来普惠了。那“全民赛道、全场好玩”的口号喊的那个响,感觉想把赛车从圈子里扒出来让大家都玩玩。你看那设计,说是把全国各种地形搬进场子里,沙坡有29.6米垂直高度,还创了吉尼斯纪录,感觉城市里就能体验阿拉善那种沙漠冲沙的刺激。光看这数字,我当时脑袋一转,想象下普通人是不是得一天体验10种极端路况,顺便练练保命技能?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啊!6%家庭买50万元以上的车,12%家庭买20~50万元,更多人选择10万元以下的经济实用车-有驾

重点是那水上航行池,70米长的透明亚克力窗,别的赛车场怕水,比亚迪却把水上漂行程入场了。真的是给极端环境下的车控来了个重定义。湿抛光水泥面,模拟冰雪路面失控,那感觉,有点让人期待又有点害怕。想着自己如果真的摔个跟头还能不能淡定应对?而且这个赛场还专门设计了27个越野项目,复刻川藏线、成佛坡那些越野圣地,看起来,城市SUV突然变豪杰了。智能四驱不只是噱头,是真的能让普通人开着它去“探险”。

可是转念一想,这场能烧起什么火候呢?毕竟6%的人是真买得起“高端”车,可能连这种高科技体验的门票都没影儿。我们所谓的普惠,真普惠到了谁?这身边大多数买车还得靠“经济实用”的家庭会不会根本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时间去赛车场体验技术乐趣?况且,9000平米的露营区,白天飚车,晚上数星星,听起来就挺有生活质感。套句我朋友说的,带娃遛弯的理想地儿,憋了半年没烧粉的生活突然来了点精神调料。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啊!6%家庭买50万元以上的车,12%家庭买20~50万元,更多人选择10万元以下的经济实用车-有驾

不过这事儿真有点魔幻,外面市场还在讲高端车型怎么难卖,比亚迪却在推“全民化”的高科技赛车体验。倒不是说他们产品不好,电控响应快,车身稳定一脚油门就知道,但是这环境得是啥样才能天天感受到风驰雷电的快感?北京上班族换成比亚迪U8真能开到赛道吗?每天下班都去翻练极端路况?是不是又一块市场鸡肋?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啊!6%家庭买50万元以上的车,12%家庭买20~50万元,更多人选择10万元以下的经济实用车-有驾

更逗的是,这场赛事还能产生各种真实数据,有数据就能不断优化。这一点听起来贼科学,但又让我想起那些天天晒“技术先进”“黑科技”的广告,最后车还是那个车,没变形的弯道还是碰头死角。技术普惠听上去洋气,但真正成了普惠,得看谁真用得上。城里那么多10万元以下经济型车的家庭,跑去赛车场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就算活动再多,场景再丰富,那是给已经买得起和愿意玩的人的专属派对。

这个赛车场或者说这种“技术普惠”战略,是企业的多赢。赢了真要买车的人,赢了宣传和品牌文化,赢了能拿这些地形测试数据更精准调校。普通用户呢?看着别人的豪华场,一边买经济实用车一边酸,挺正常的。最后我忍不住想问,这车市格局,真能因为几块地形赛场就改变?还是又一个能玩得起的人和看热闹的人的分界线?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啊!6%家庭买50万元以上的车,12%家庭买20~50万元,更多人选择10万元以下的经济实用车-有驾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你以为“全民赛道”说的只是把高阶体验包装成市井生活的玩笑?反正我是看够了,场地开了,欢呼声很大,买得起的人吹得欢,买不起的只能看热闹。下次还看谁买账?

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啊!6%家庭买50万元以上的车,12%家庭买20~50万元,更多人选择10万元以下的经济实用车-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