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五年前你买车的时候,会优先考虑什么?省心、省油、省事,还要保值对吧?说到混动车,市面上的主角几乎全是丰田双擎、本田i-MMD那一票车型。那会,谁一提油混,大家都觉得“这玩意儿稳,技术成熟,买不了吃亏”。
可你发现没,风向变了。短短几年,“油混”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技术,突然就“黯淡”下来了。插混,也就是插电混动车,这两年是突然开挂。2024年,插混车销量直接破了五百万台,这可是妥妥的主流。油混这一边,主流车企拿得出手的销量都变得含混不清,有些数据根本都找不到影子。
话又说回来,有人要给油混打抱不平,说RAV4、卡罗拉、凯美瑞这些车型不也还卖得可以吗?但问题是,你细看就有意思了——这些车型现在卖得最火的都是降价车。以前油混车型还得加价等车,现在一问,动不动甩你三五万的优惠,卖得甚至比油车便宜。你想想,要不是让利这么大,这销量哪还撑得住?
而且,数据统计也有门道——你以为卡罗拉每月卖一两万台,混动车型就有这么大真实量?其实常常是燃油跟混动加一块算,混动到底能卖多少,水分其实不小。把这些因素扣掉之后,能打的油混车型越来越少,不信你观察一下身边,买混动车的越来越偏向插混了。
本田其实嗅觉很灵,新一代雅阁直接砍掉了油混版,把插混排到最前面。这不是没道理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政策,说插混享受补贴、绿牌、限号豁免等等,油混一分钱也捞不到。但你掰指头一算,这方面红利撑死也就值个两三万,真有那么夸张吗?
关键问题其实是插混体验已经狠狠领先了油混。有些人还没开过插混,按老眼光看待,觉得“左不过是省点油”。你真去问问现在插混车主,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人家会说:市区内就跟开电车一样,家用慢充,通勤不烧油,零油耗体验这一块干碎油混;到高速再用发动机,两头都不耽误。更离谱的是,插混现在连亏电油耗都能跑进三升以内,这优势就是全方位碾压。
油混哪里跟得上?原理其实很简单,油混的混动系统本质是一套“辅助动力”——小电池、小电机,主要还是发动机说了算。插混直接反过来,把电池做到油混十几倍容量,电机马力数倍提升。遇上市区堵车,油混能帮你省点油,但插混直接纯电走,安安静静。
更牛的是,插混底层算力也进化了。油混那套ECU控制系统,十年前设定的逻辑,只能按照既有方案傻跑。插混普遍、哪怕几万块的车就配上了超高算力的域控电脑,发动机、电机、发电机、动能回收,全部智能实时分配。再加上高水准的电驱和能量回收,等于把油混那套逻辑彻底推倒重建。
所以说,本质问题是市区内能当电车开,长途能当油车开,亏电油耗还能比油混低,体验全面拉高。你说消费者会不喜欢吗?厂商适应力快的,早丢开油混投向插混,优势马上就显现。
还有一点,插混配置是真的更给力。动不动标配电动座椅、大屏导航、辅助驾驶,甚至NVH静谧性、加速性能全面优于传统油混。再看油混,配置普遍平平,还觉着自己能靠一张技术老底撑天,结局就是一直被拍在沙滩上。
那有没有人说,等插混迎来新一波技术浪潮,是不是又得像现在油混一样被淘汰?答案恐怕是肯定的。你看固态电池、超快充、纯电网络慢慢完善起来,插混最大优势也要丢了。到那一天,全电车体验一到位,不用担心续航、不用焦虑充电,插混优势也就玩完儿。
归根结底,现在插混打油混,不是因为插混多神奇,而是油混不进步老想着“吃老本”。市场是最现实的,体验好才有销量,政策砍来砍去只是推波助澜。插混的崛起,是新能源大潮里的一次升级洗牌;油混的没落,也是消费体验倒逼技术进步的必然。
你再看看车企们,油混功能还没吃透,插混已经被国内一众品牌卷起来。这背后说明什么?技术一旦停滞不前,消费者的钱包不会同情谁。比亚迪、奇瑞、长安这些品牌直接把插混卖到合资对手晕头转向,到手就是胜利。
车市新的洗牌游戏已经开始了。什么买车要省心、要保值、要省油这三大逻辑,现在都得加上一个前提:“得靠新东西往前走”。油混技术神话破产,只是一个信号。再不思变,等到全电平台、固态电池完全成熟,插混再牛也就是过渡阶段。
话说回来,这么快的节奏,消费观念也在变,以后谁能抓住变化,谁就有出路。别学那些老掉牙的合资厂,拉垮的技术卖情怀,最后退场都没人同情。
所以说,市场没变,是技术没进化的人被变下去了。插混暴涨、油混暴跌,其实是大浪淘沙。技术和人性都一个道理:你停在那儿不进步,谁还惯着你?车圈这个圈子,永远只认赢家,不是吗?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