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降佣,司机收入难增,平台压力更大

网约车降佣,谁真得利?谜底藏在哪?

最近网约车圈子里风起云涌,表面上看又是一记“天降红利”——抽成降了,大家是不是应该举杯相庆了?都是为生活奔波的打工人,这点钱虽然不多,聊胜于无嘛。可奇怪的是,你看那帮长年累月和车厢死磕的网约车司机,反倒没几个真笑得出来。降佣就像特效药一样被大肆宣传,但师傅们默契得连个庆功会都懒得开。难道,这委屈谁还说不出口?

其实咱们也都懂点嘛,大平台一通操作,把最高抽成从29%砍到27%,再不济还有个0.2%的调整。你细细算吧,100块钱的订单,司机兜里勉强多了两块毛钱。这待遇真能让人兴奋仰天长啸?还真未必——车轮快跑烤肉夜宵味还得靠工钱撑,优惠券折上折,算法高深莫测,订单价也越来越一言难尽。司机们摸着脑袋苦笑:收入咋一点没见涨呀?

这里头的猫腻,真不是数学题能解出的。往大了说,核心问题都不是抽成高低这么简单。行业早已兵多将广、内卷成风,在工作时间不断加码,收入却日渐跳水的大环境下,区区几个百分点的抽成波动,明显只是“雨打荷叶水漂流”。行业浓眉紧锁,司机自个儿有本小九九,平台压力山大,乘客也有些无奈。每方都说自己最委屈,真要烧脑,倒像是个无解的习题:这减佣的利好,到底能落在谁口袋里?

网约车降佣,司机收入难增,平台压力更大-有驾
网约车降佣,司机收入难增,平台压力更大-有驾

话说回来,前阵子不仅滴滴、曹操有动作,南到广东、北到江西,都传出严禁“一口价”与各类“特惠单”的风声。啥叫“特惠单”?有时候连司机朋友都自嘲,辛辛苦苦开了半小时,手里却只握住几块钱,“苦哈哈”。不接吧?平台分分钟让你冷板凳坐到天黑。这年头,不服还真没得较真,生活以钢铁般的现实碾压着理想。

有些司机索性把无奈明晃晃贴在车上:特惠单不含空调,需自愿加钱。乐观点,是用创意回应低价压榨;悲观点,就是规则走到尽头,大家各凭本事生存。其实乘客也两眼一抹黑:有人心疼司机不容易,也有人坚持规则面前讲条理。看似一场鸡同鸭讲的交流,实则行业现实的缩影。这一单挣得只够油钱和电费,那一程却苦了司机伤了乘客。全链条利润薄得像张宣纸,司机疲惫,乘客抱怨,平台利润更像雾里看花。

网约车降佣,司机收入难增,平台压力更大-有驾

降佣,是不是那根救命稻草?老司机老蔡一语道破:“利好当然是利好,但想靠这个翻身,纯属幻想。”算法划分订单,一到真正结账环节你会发现,这里抹去的“平台抽成”,那边又被“聚合平台”二次收割,层层分润下来,司机兜比想象还要干瘪。用一位网友的话说:“打工人活成了炼丹炉,炼得一身负累,还要感恩平台恩赐。”辛酸与荒诞并存,有些事表面光鲜,背地里可并非“谁都乐开花”。

司机这边有苦说不出,乘客方面也没理由放松警惕,毕竟,补贴减少、低价遇冷,直接带动出行成本抬升。你摊开平台的账本看,降佣是个形象工程;一旦毛利压缩过头,营收增长跟不上,企业自个儿日子也不好过。这买卖,怎么看都像场“谁先撑不住谁先认”的满地鸡毛。

说句扎心话,这降佣潮有点像大型表演,能真正改变的是达官显贵手中的铲子,不是扫地僧们苦恼的饭碗。平台做出选择,其实是无路可退,既然“低价恶性竞争”不被监管认同,那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治标难治本,想要解决根痛,单纯落在降佣头上,不过是用止痛膏缓解癌痛。一时暖场,后头还有无数暗礁等着考验行业的生命力。

你再看整个赛道——2024年行业年报拿出来说话,网约车司机小时工资27块,滑坡了一大截。大家都喊着赚钱难,大环境却拉着你朝人多粥少的方向一路狂奔。师傅们日均接单掉一半,行业说是“扩招”,其实就是“内卷”又开新花样。为了抢活路,平台集体自降身段,拼命举牌子争顾客。补贴凶猛其实掩不住烧钱至死的现实,龟兔赛跑,兔子一路狂飙,最后谁都跑不赢规则捉弄。

网约车降佣,司机收入难增,平台压力更大-有驾

一堆二线品牌像曹操、如祺、享道等,也全体卷进亏损泥潭,左一个减注册资本,右一个亏本找补贴,平台账本好看吗?说实在话,状况比外卖那伙计还惨。第三方聚合流量平台吃肉喝汤,网约车平台尝一口剩饭汤就谢天谢地。你翻看财报,一年几十个亿养“聚合大佬”,直叫人怀疑这买卖到底图啥,结果无非是“平台为低价而生,司机为生存而战”。

聚合平台又是啥?高德、美团充当“金主”,手握流量大权,指哪打哪,要想分一杯羹,必须甘当小弟低头认命。10%—25%的抽成不疼吗?当然疼,可不这样做,平台可能直接失去活路。再倒过来看,谁都想从这滩水里捞上一点鱼,却都发现这池子鱼越来越瘦小。平台越追求“低价高流量”,司机就越苦,最后受伤的是个平台和司机两头。

网约车降佣,司机收入难增,平台压力更大-有驾

环视四周,发现根子不在这里。市场饱和、一单难接,带动平台只能低价抢活,订单一旦少了,司机只能转战其他平台,整体收入反而更难算得上幸福。这是个死循环,你加我减、我让你卷,没有真正的赢家。大家都哭出了声,没人敢真正“躺平”。于是,降低抽成不过把苦难重新分配了一遍,谁也没法独善其身,只能在夹缝中寻找一丝喘息空间。

再看近两年,小地方的管理部门也不干了。各大平台集体被监管“请到茶话会”,低价甩卖的路子直接被踩刹车。政策喊话:“别搅乱市场,让大家都能活下去才是正经。”短期内恶性内卷戛然而止,实际上乱象并未走远,只是换个马甲继续存在。长远看,政策只能抬一杆大旗,真要健康运行,平台、司机和乘客三方还得各自治家。

讲到这,有人问了:大平台不傻,知道国内市场卷无可卷,难道都等死不成?错,滴滴们脑筋转得比谁都快,早早把海外市场和业务多元化端到台面。自动驾驶、智能出行、外卖金融……能靠点啥就靠点啥。国外烧钱抢市场,墨西哥外卖份额一举碾压本地对手,到处复制套路。但说一句大实话,把低价流血赛道搬到拉丁美洲、非洲,情况也许好不到哪去,毕竟最终还是拼服务与创新。

滴滴们不满足于“接人送客”一件事,早就盯上了高级会员体系、跨界权益,把出行、吃饭、住宿一网打尽。高端用户吃香喝辣,行政酒廊、五星早餐样样齐,谁敢说平台没点竞争壁垒?那些搅局者则曲线救国,瞄准中高端,翻译专车、空气过滤通通上线。只不过,市场的天花板,注定最后还是要靠服务体验和生态圈竞争决胜负。

网约车降佣,司机收入难增,平台压力更大-有驾

无人区的利润已经快挖干了。平台们狂撒福利烧钱比速度,谁也没找到唯一路径。降佣金是序章,不是终局。真正关乎生死的,是行业协调共赢,能否让司机、乘客、平台一同感受到温度。只拼价格,永远没出路。“低价换量”这场赌局,总有一天会被服务创新和场景体验取而代之。“赢家通吃”神话也许会破,行业开始思考新叙事:效率与公平、科技与人文,一起领跑,方有未来。

都看到这儿了,是不是也有自己的看法?你觉得网约车降佣这事,对你影响大吗?你还会用网约车吗?欢迎来聊聊。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