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万买宝马5系?说真话,这价格确实让人眩晕。上周陪一个朋友去4S店,看到报价单那一刻,我差点喝咖啡噎着——2026款宝马5系525Li,裸车才26.3万,落地以后也就是32万出头。这价钱,你说说,一年前买一辆3系都困难,现在直接省下一辆雅阁的钱,真是爽到炸。
但别高兴太早,价格背后的水深得很。销售小哥脸都不红地跟我说:这车必须贷款,最少贷3年,利息算下来多花了2.6万左右。 我心里嘀咕,这实际成本增加差不多10%。贷款看着漂亮,算下来其实不便宜,尤其对那种喜欢一次性付款的买家。
再说配置,低配版连座椅加热都没有,寒风飕飕的冬天你说尴尬不尴尬?哈曼卡顿音响?抱歉,想听得爽得再加钱。朋友问我:怎么差异这么大?我说:你别忘了厂商为了清库存,肯定砍配置,低配版不过是贴个宝马标的代步工具。这种感觉,跟买电脑只买最便宜CPU一样,整天心里不踏实。
我还扫了一下库存,发现不少4S店在清仓2025款老款新车,新老款倒挂价格明显。估计厂商和经销商压力都挺大,不然怎么会敢这么卖?有人说这是骨折价,我倒觉得更像是被迫让利。
说到竞品,26万这个价位,合资B级车多得是,甚至不少国产豪华SUV都开始向这个价格挺进了。我和朋友对比了一下,同价位的奥迪A4L,配置直接高出一截,甚至某些智能驾驶辅助还更友好。大家对比一下,单从实操体验来讲,宝马5系的低配丐版看起来不那么香了。
我朋友圈里有燃油车死忠粉,他们还是觉得宝马后驱加8AT的组合,驾驶乐趣是新能源没法替代的。面子党那拨人呢,30万开辆蓝天白云色宝马5系,朋友圈地位瞬间拉满,比3系更有气场。
有个本地朋友透露,北京某些4S店还真有一口价26.68万的限时冲量,属于冲销量的激进做法。毕竟这车卖得动,利润能多少?我打心眼儿里质疑,质量或者售后会不会跟不上?
我刚才翻了翻笔记,发现客户买了低配5系后,回厂修理那边服务人员跟我说,有时候配件供应紧张,加价也属实存在——这条供应链的老问题没改进多少。供应链就好像烧烤架子,缺个螺丝都能延误整个流程,车企能省的地方全力省,客户感知到的却是维修上的不便。
倒说说我自己的想法吧,前面说的贷款和配置缩水有点绝对,毕竟还得看你能接受什么水平,也有不少人买车就是冲品牌和操控,哪怕配置简单点。30万预算,买低配5系合适,如果目标是智能驾驶或省心省油,反倒不如买国产新能源车。
这让我想到一个问题:品牌溢价和实际体验之间,这个社会还能容纳多少理性消费者?有多少人愿意花更多钱买到一种安心或者面子?(这段先按下不表)
顺带猜测下,未来是否会有更多BBA车型像这样降价清仓?我个人体感,这波价降属于策略修正,毕竟之前中端豪华市场被新能源和国产车挤压得挺厉害,但具体影响还得等等看。
算个粗略的车主成本,假设年跑2万公里,油耗8L百公里,7块钱左右,油费一年大约1.12万。这个价格加上保养、贷款利息等,基本上每年维持2万左右的车主成本。也不是特别友好,但算是可维持。
对了,有次和4S店销售小哥聊天,他随口一句:这种价格,真得赶快,手慢无。我当时心里想,他说的倒是有点道理,但这种心急买车的人,能保证事后不后悔吗?
如果你真有26万预算,是奔着宝马5系去,还是瞄准那些智能配置更高的新能源?你怎么选?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