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汽车品牌门槛,说起来总是让人羡慕。小区门口修车的老刘就爱和人比划:“奔驰那玩意儿,谁不知道德国货,零件耐造,修起刁钻可是贵得要命。”其实德国不只有奔驰,奥迪宝马大街上也不少,问起邻居谁家开了个奔驰,都说气场不一样,倒也罢了——德国车在咱这儿算是拿得出手。
说日本品牌,一票人都念叨丰田。前些天车友群里有哥们儿上新了辆亚洲龙,刚下地就发剧照,群友乱哄哄:“丰田,省油耐用!”不过咱也都知道,丰田地位不是一天堆出来的,从上世纪啥年代开始,家用车是他们的天下,连小镇上的学校校车也是铃木或丰田,那种皮实劲儿,反正三五年不用怎么修。甚至说,有人把丰田键吹得太神,说是“丰田的发动机能用到地球没油为止”,听着乐呵。
美国这边,每次和修理师傅聊起特斯拉,都会有段插曲。去年邻居老王买了辆Model 3,回头率不比奔驰低,不过他一脸皱眉说:“电动这路子,冬天掉电快啵?我赶上下雪,电量嗖嗖往下掉。”年轻人喜欢,没错,颜值高,性能猛,但也有烦心事。电动车在北方过冬,说句心里话,电池老是让我担忧——好在师傅说换代越来越快,能用住。
至于咱中国自己的品牌,说老实话,这几年出口数据也不少,朋友圈里就有人甩了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出口汽车三百多万辆,说是涨了十个点。你都能在南美和俄罗斯的街头看到国产SUV,有时候感觉那国产品牌跟白菜似的,性价比摆那儿。其实中国车并不只是价格低,像一汽丰田这些合资老牌,技术上也不差,老隋师傅修车就说:“一汽丰田的车,你别看是合资,发动机密封好,漏油修起来都少。”
亚洲龙探享版,倒是最近在本地算新鲜货。有个朋友刚下定,销售顺嘴一提,“中区专供,限时特惠,13.88万起,赶紧手别慢。”这价格,在丰田轿车里头算是实惠了点。听他说新亚洲龙这新出来的探享版,是在7月12号上市那天就开始宣传,整个外观变化不小,尤其那个星钻格栅,我实地瞅了把,确实比老款显眼。邻居小章上车体验了一把,不停念叨:“这内饰软包摸手滑,菱格纹饰板挺有范儿。”不过也偶有吐槽,说那个黑色内饰白天猛晒有点热,跟师傅一顿调侃,师傅回一句:“高端货,耐晒点。”
说空间,亚洲龙本来就有点大个头。师傅修车时嘱咐:“后排座椅拆起来不费劲,比小SUV踏实。”这车快五米长,轴距接近3米,家里三代人坐一圈不挤。有次带亲戚自驾去温泉,车内空气倒是清爽,后来才知道原来用的是Nanoe-X系统,隔壁小砖头旅游达人说:“这功能在日本都用来杀空气里的病毒,听说能实时检测PM2.5。”不过真上高速堵在路口,感觉空调反应有点慢,老冯师傅拆机告诉我:“这个过滤芯,用花粉去除型的,里头是CN95认证,听说能除灰除杂质。”
车机倒是跟赶时髦一样,原来我以为丰田没啥智能系统,现在一问,销售溜口:“新一代骁龙8155芯片,算力提升,语音对话三十秒能识别。”朋友试了下,导航、微信都能连,看着主机刷刷快。微信群里有群友自测OTA升级,说没几分钟就传好,不卡顿是事实。不过师傅有自己的看法:“电路复杂了,换屏幕得另点钱,丰田原厂件涨价了。”
安全和智能那几样配置,比我之前接触的老凯美瑞强不少。亚洲龙这回强化了跟车和车道居中,老人说高速上不用一直攥着方向盘。至于市区“鬼探头”那事,亲眼见过前车急刹时,亚洲龙的预警系统嗷一嗓子,把我吓了一跳,虽说模拟场景不多,但师傅说,实测追尾事故能低不少,看中的是C-NCAP五星成绩,朋友圈里普遍认这个。
动力就说两句,这新探享版有2.5L和2.0L混动,再加个2.0L汽油各一套。老李头非得问:“加92号够么?”销售笑说:“丰田都吃粗粮,轻松耐造。”第五代电混双擎据说技术升级,电机、三电系统都做了轻量化,全球销量已过两千万,在电动化里老油条了。实际驾驶起来,低速静音,高速提速还算直接,不过有车主投诉过“偶尔变速箱顿挫”,师傅一句口头禅:“新油老滑,回厂调教就行。”
说实在的,这一代亚洲龙,智能化变多了,配置上细节到位,价钱也像是给刚工作的小伙子留口饭吃。身边的朋友人手一辆,“丰田保值”还没断过,不过最近有圈里传言说探享版年底可能出小批改款,只是图个新鲜,你信不?那就等着看吧。
有次洗车的时候,隔壁车主问我:“这亚洲龙你看怎么样?”随口一答:“长途坐着不累,空间阔落,车机没卡过。”洗车师傅正擦玻璃,插一句:“这车能开十年,轮胎皮子没啥事。”至于那台亚洲龙探享版,听说隔壁小商贩二手车商慢慢盯上了,年底二手行情还能有新一段八卦,谁知道下回会不会涨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