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豪”的国产车,曾经加12万排队等车,如今赔本卖没人要
还记得前几年,车圈里最火的梗是什么吗?不是某新势力又交付了多少台,也不是某合资品牌又降价了多少,而是“加价提车”。说到加价,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加价王”雷克萨斯,或者是“神车”埃尔法,动辄加个几万十几万,那都是家常便饭。可你敢信?一台国产车,也能加价12万,还得排队等车,这事儿就真发生了。主角就是长城旗下的坦克300赛博版。当时官方指导价30.8万,但市场价一度被炒到42万以上,简直是“国产大G”的代名词,风光无限。可这才过去多久?风向说变就变,如今这车不仅不用加价,甚至有车商直降八万,有的早期“囤车”的商家还得赔本甩卖。这落差,比过山车还刺激。从“一车难求”到“赔本甩卖”,这背后究竟是饥饿营销的泡沫破裂,还是消费者终于回归了理性?
咱们先回到那个疯狂的2021年。坦克300赛博版横空出世,那叫一个“赛博朋克”范儿十足。方盒子的车身,大面积熏黑蜂窝格栅,贯穿式LED灯带,引擎盖上的进气口,再加上21英寸的熏黑锻造轮毂,这哪是SUV,分明是科幻电影里的机甲战士开进了现实。网友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外号——“国产大G”,这评价,不可谓不高。预售两天订单破三万,官方限量3000台,瞬间被抢购一空。这操作,明眼人一看就是“饥饿营销”的经典剧本。限量发售,制造稀缺感,再配合上铺天盖地的宣传,想不火都难。当时的车商,可真是赚得盆满钵满,一台车加价十万,轻轻松松,甚至有黄牛专门囤货,等着高价出手。那会儿,你要是能原价提到一台赛博坦克,朋友圈里都能炫耀好一阵子。这股热潮,甚至让长城汽车自己都没想到,原来国产车也能玩出“奢侈品”的感觉。
可话说回来,这车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咱们得客观地掰扯掰扯。从产品力来看,坦克300赛博版确实有两把刷子。外观自不必说,辨识度极高,走在路上回头率爆表,这“面子工程”做得相当到位。内饰也下了血本,大面积的NAPPA真皮、碳纤维饰板、64色氛围灯,再加上燕飞利仕音响,这豪华感,在同价位里确实不多见。配置更是堆得满满当当:360全景影像、L2级驾驶辅助、K-MAN氮气避震、前后差速锁、全地形反馈系统,还有坦克掉头这种硬核功能,一台车给你把城市舒适和越野性能都兼顾了,这诚意,看得见。动力上,2.0T+8AT+分时四驱的组合,167kW的最大功率和387Nm的峰值扭矩,拉动这台1.9吨多的“方盒子”绰绰有余,非承载式车身的专业越野底盘,让它面对烂路时信心十足。说它是“国产越野标杆”,一点也不过分。
但问题来了,一台主打硬派越野的SUV,真的需要21英寸的大轮毂、碳纤维尾翼和这么多豪华配置吗?这就好比一个肌肉猛男,非得穿上西装打领带,虽然帅,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赛博版的定位,其实有点“四不像”。它既想吸引追求个性和潮流的年轻消费者,又不想放弃硬核越野的标签。结果就是,外观过于张扬,日常开出去太招摇,停车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被蹭了,维修成本也高得吓人。而真正去越野的玩家,又会觉得这车太“娇贵”,21英寸的大轮毂走烂路?想想都心疼。有网友调侃:“这车就是城市里的‘花瓶’,越野场上的‘公子哥’。” 一语道破了它的尴尬处境。而且,氮气避震虽然听着高大上,但日常驾驶的舒适性未必比普通避震好,反而可能更硬,滤震效果一般。这些小缺点,在当初的热潮中被完美掩盖了。
再看市场环境的变化。任何炒作,都逃不过价值回归的规律。赛博坦克的加价,很大程度上是“炒”出来的,而不是产品力本身支撑的。当最初的热度过去,消费者冷静下来,发现这车的实际使用场景有限,维修保养贵,保值率也不如预期,自然就失去了追捧的热情。再加上后来坦克品牌推出了更多元化的产品,比如更亲民的坦克300城市版,更硬核的坦克500,甚至更科幻的赛博骑士版,消费者的选择多了,赛博版的光环也就黯淡了。“曾经加12万排队等车,如今赔本卖没人要”,这句戏言,恰恰反映了市场从非理性狂热到理性选择的转变。长城汽车通过赛博版,成功地把“坦克”这个品牌推向了高潮,但也让后来者看到了“饥饿营销”的双刃剑效应。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赛博坦克还香吗?对于早期加价入手的车主,可能心里五味杂陈。但对于现在观望的消费者,或许可以更冷静地看待它。它是一台充满个性和话题性的车,是国产车向上突破的一次大胆尝试,但未必适合所有人。它证明了国产车也能做出让人愿意加价购买的产品,但也提醒我们,真正的豪华和价值,不能只靠营销和炒作,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和用户的实际需求上来。那么,如果给你一台原价的赛博坦克,你会为它的“赛博朋克”颜值买单,还是因为它不够纯粹的越野基因而犹豫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