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传统的油车市场受新能源汽车的冲击,其实比我们想象得更明显了。去年我观察到的一个趋势是,几乎所有品牌的油车都在打折。我身边一朋友去年买了辆BBA豪车,店里折扣直接打到5折以内。你知道的,奔驰宝马奥迪的价格,平时根本不太打折,这次的优惠力度让我挺震惊的(其实也不完全意外,毕竟大家都在拼销量嘛)。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各种促销套路,可细想——其实背后更硬核的原因,是市场压力真大。去年我在网上看到,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降价幅度大概在10%到15%之间。而且,听说在下个季度,宝马会推出多款新车型,也都伴随着优惠。其实我自己猜测,这也是他们逼走一些非刚需客户,腾出空间留客户在新车上投钱。
说到降价,不得不提那个曾经怕事的路虎品牌。他们去年也加入了大降价的阵营,降幅一度超过20%。你同样是豪华车,路虎的价格比奥迪还要高,但这次优惠一出来,南方东南沿海某店,最低价格甚至比奥迪A4还便宜。那会我在想——路虎的销量是不是被挤压得厉害?(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很多同行都说,本来路虎的客户群比较集中在二线城市,买的人定位就比较有门路。这一波降价,吸引了不少新客户试水。
可不仅是品牌降价,店里生意也变得不稳定了。你知道,4S店的维修业务曾经是一块香饽饽。可是现在呢,很多私人开维修店,价格要比4S便宜不少。去年我认识一修理工,他说:以前每个月赚个三五千还挺困难,现在转做私人维修,干得比之前轻松多了。有时候报个价格,便宜个几百块,客户嫌贵都跑到我这儿来了。其实说白了,供货链条差不多一样,零部件很多是互通的,只是一些店铺为了利润,价格调得比官方还高不少。这还让我特别奇怪:有人不懂为什么4S店会亏得那么厉害,装备、人力都不便宜啊。实际上,有机构统计,一个品牌的4S店平均年亏损也是15%左右,利润空间越来越窄。估算一下,宝马、奥迪的售后毛利率其实在普通维保上大概在25%,再加上配件销售,但在高工资和租金压力下,利润被压得很紧。
我自己还翻了下以前的笔记,发现去年我加油站的每百公里油耗数据,平均在6.5升左右(这是体感,没有精确测量),但随着燃格节节攀升,油的总花费比几年前增加了不少。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用车成本其实都在上涨——比如车险、保养。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未来汽车维护成本还能降得下去吗?我猜其实还可以,尤其是在私人维修逐渐蚕食4S店的市场份额的情况下。
说实话,刚才我还翻了下朋友圈,有个朋友推荐我一个专业的私人维修店,价格比4S便宜了差不多30%,技术也没差,甚至更细心。细想,这其实是个双刃剑。一方面,用户买车和维护都变得更实惠;但另一方面,传统的品牌服务体系可能会受到冲击。品牌自己可能会觉得,私修店的崛起威胁到了自己的售后话语权(这段可先留点悬念),但现实是,很多车主都开始觉得,咱们是不是可以不用非得在4S那儿花那么多冤枉钱。
其实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多的变化,是不是意味着将来买车和养车的门槛会更低?如果某些车型的价格再打个折,保养费也能便宜个几成,未来是不是会有一批实际用车者成为市场主力?也许吧,但我也没太深底气,毕竟每个区域市场的情况差异很大,不是每个地方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优惠。
又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在某些二线城市或者县城,很多车主从来不在4S店做保养,而是直接找附近的私人维修点,甚至还是熟人修理。这直接影响了4S店的存活,尤其是在疫情之后,线下服务的成本盘算变得更复杂了。有一次我跟一家4S店销售聊,他说:降价其实压力大得很,销售还能勉强撑着,但日常运维成本飙升,很多门店其实都不健康了。我就奇怪,为什么会如此?难道是租金要涨?还是人力成本变高?其实都包括在内,但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而且,稍微跑题去讲,去年我还看了一份年度报告,说某品牌的售后利润占比曾经达到销售额的35%。可随着私人维修崛起,这个比例明显下降——我估算大概减了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车企摸索出一条新路了吗?还是说,他们自己也在折腾改造,试图适应这个变局?
顺便问一句,你觉得,这些变化短期内还能持续多久?又会走向何方?我感觉,这不只是价格变化那么简单,也涉及到用户惯、服务体系的重塑。有时候,我会想,未来买车——是不是会变得更像电子产品,配件零散、服务多样?——我有一个猜测,未必是错的。(嘿,别跟我太当真,这只是猜测。)
最后啊,这些琐碎的变革,虽然看起来都很微妙,但其实都在一萃地告诉我:车市的生态正在变。我们也许都得多关注,下一步会不会从价格战又变成技术战?还是说,谁能更好地守住自己的服务阵地?这些,不如留给未来观察。
买车这件事,似乎变得更人性化了——成本在变低,玩家在变多。你觉得,未来车主的心理会怎样转变?也许,就得多留意那些不经意的小细节。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