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跑高速,千万不要犯这3个错误!否则就是坑

各位车友,今天咱用车社不聊新款,也不挖黑料,就拉家常,侃侃这电车跑高速的那些糟心事儿。

眼瞅着,不少哥们都换了座驾,入了电车的坑,为啥?

盘算着能省几个钢镚呗!

油价疯涨,电费那点儿,比比划划确实划算。

再说,电车开着静谧,加速也迅猛,谁用谁知道。

纯电车跑高速,千万不要犯这3个错误!否则就是坑-有驾

可事与愿违,这高速路上,电车真能让你高枕无忧?我看悬乎!

去年暑期,一哥们开着蔚来ES6,愣是在G60沪昆线上,把电量榨干到了濒临停摆。

这下抓瞎了,寻摸充电桩,压根儿来不及,最后只能忍痛叫拖车。

八百大洋打水漂!

省下的那仨瓜俩枣,全搭进去了,还不够。

今年阳春三月,更滑稽!

一位小鹏P7车主,奔驰在G42沪蓉线上,直接把自动驾驶当成“瞌睡神器”。

一边掌着方向,一边刷着手机,险些跟护栏来个亲密接触。

真要撞上去,可不是洒洒水就能摆平的。

这绝非孤例!

说到底,一些车主对电车的实际续航、辅助驾驶能力,还有自己的充电习惯,过于高估了。

说白了,驾电车跑长途,可得比油车更留神!

否则,原以为能薅羊毛,没准儿就掉进了深渊。

为啥这么说?咱细细道来。

先讲续航。

厂家宣传的续航数据,都是实验室里,在理想条件下测出的。

你真要在高速上溜达一圈,续航里程缩水,那是见怪不怪。

原因何在?

高速行驶,风阻巨大!

车速一上来,气流呼啸,好似一只无形巨手,拽着你的车身。

阻力越大,电机就得卯足劲儿,电力消耗自然也更甚。

学名叫“能量密度衰减”。

通俗点说,一旦车速超过110km/h,空气阻力能让电机多耗电三四成。

就像逆风奔跑,那份吃力可想而知!

寒冬腊月更别提了,开着暖风就是烧钱。

低温环境下,电池活性降低,续航直接“拦腰斩断”。

纯电车跑高速,千万不要犯这3个错误!否则就是坑-有驾

这非关车型本身,而是物理铁律,谁也无法撼动。

除非你裹成棉球,在车里瑟瑟发抖,当我没说。

因此,各位准车主,启程前,务必对爱车的真实续航,有个清晰认知。

别尽信广告,也别盲目乐观,多留点余量,总归没错。

话到此处,想起2022年京港澳高速那档事。

当时正值堵车,几辆电车因开启空调,电力耗尽,引发交通拥堵。

原本兴高采烈地出游,结果困在路上,电耗光,空调也停了,那滋味,甭提多难受了。

在下建议,跑高速路时,至少保留50公里以上的续航富余。

善用导航软件,实时查询沿途充电桩,避开高峰时段。

切莫等到电量告急,才想起寻觅充电站,那时就追悔莫及了。

再聊聊辅助驾驶。

这玩意儿确实便利,能减轻驾驶疲劳,使长途旅行更惬意。

然而!

切莫将其奉为圭臬!

现今,有些驾驶员开启辅助驾驶后,便自以为万事大吉,开始把玩手机、高谈阔论,甚至打起了瞌睡。

这简直是拿生命当儿戏!

切记,辅助驾驶系统,终究只是辅助!

它仰仗传感器、算法,而这些都有可能失灵。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兵者,诡道也。”科技再先进,也难免有疏漏。

数据表明,雨雾天气下,自动驾驶识别率骤降。

夜间,对静止物体的探测距离缩短。

换言之,在恶劣气候中,辅助驾驶的可靠性将大打折扣。

此前,小鹏汽车发生的事故,便暴露了辅助驾驶的局限性。

锥桶、施工区域,系统时常误判。

我并非贬低科技,仅想告诫各位,辅助驾驶是人与机器协同运作,人才是最终决策者。

遥想当年,燃油车时代,仰仗定速巡航也频频出事。

纯电车跑高速,千万不要犯这3个错误!否则就是坑-有驾

电车对此更为敏感,因其更依赖传感器,极易受到外界干扰。

所以,变换车道时,务必手动确认。

遇恶劣天气,立即接管车辆,切莫让便利变成隐患。

随后,再谈谈充电习惯。

一些朋友习惯在充电时,窝在车里享受空调。

这般操作看似惬意,实则损车。

个中缘由?

因为充电期间开启空调,会分流功率,降低快充效率,延长充电时长。

原本半小时即可充满,现在却需耗费一小时。

更为关键的是,电池专家强调,高温充放电会加速锂离子衰减,有损电池健康。

长此以往,电池寿命将大打折扣。

一年下来,健康度或许会降低超过4%。

这绝非小事一桩,电池可是电车上最贵的部件!

燃油车加油时,你可以舒适地吹着空调,静候油箱注满。

电车则不然,其设计初衷并非如此。

因此,在充电时,建议车主们下车活动筋骨,或去餐厅小憩。

既有益健康,又呵护爱车,岂不美哉?

当然,节假日期间充电排队,也是一大难题。

先前国庆期间,某高速路段,有人排队三个钟头才得以充电。

这暴露出充电设施仍显不足。

期盼相关部门能增设充电桩,亦盼望各位车主能错峰出行,或下高速公路搜寻充电站,总好过在高速上望眼欲穿。

归根结底,电车跑高速,优点显著,电费能省不少,还安静舒适。

然而,切不可因贪图安逸,而放松警惕。

蔚来与小鹏车主的案例,殷鉴不远。

行前筹划务必审慎,科技仅是助手而非主宰,充电习惯关乎电池寿数。

多查APP、规划线路,高速旅途方能一路顺风。

颇为有趣的是,现如今,部分车企正着力研发换电技术。

这项技术若能广泛应用,今后驰骋高速,便无需再为充电而忧,直接更换电池,瞬间满血复活,想想都令人神往。

总而言之,电车是利器,但需用对地方,用对方法。

切莫让疏忽大意,毁了一桩美事。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各位,您们意下如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