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召回逾十一万辆,辅助驾驶引热议,车主安全成关注点

小米汽车今年又双叒叕召回了,这次还不算小,超过十一万辆SU7被叫了回去,原因呢,说白了,就是“辅助驾驶”这玩意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可能不太靠谱,容易让人不小心就撞了。用小米自己的说法,这是要“进一步提升辅助驾驶的可靠性”。看到这个新闻你有没有被吓一跳,我们要不要信任这些你还没开走它就想替你开车的电动车?

汽车召回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小到什么程度?点个软件升级按钮,不换零件,不返厂,你家楼下拿个WiFi就能搞定;大到什么程度?一不小心,这背后就是好几万几万辆车,涉及到每辆车上好几个人安危,动辄就是上百亿、几百亿的市场利益,甚至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品牌的公信力。

我们先想个问题,小米这次召回,到底是公司负责有担当,还是产品本身刚推出就有致命软肋?今年头一次召回还没过去多久,又来一波,难不成智能汽车都是“边卖边修”?辅助驾驶的名头喊得那么响,实际用起来就只是喊口号?真要是某一天OTA升级都能治好所有毛病,那生产线干脆直接砸了,配件厂商集体下岗算了。

大家都说智能车是未来,但智能化是个过程,不是一步登天。芯片厉害,系统强大,传感器满车跑,问题就全能靠“升级”解决?人家做软件开发的都知道,代码一多bug就多,车上可不是手机,崩溃重启重新刷一遍就行。有多少司机,花几十万买辆新车,内心指望着车厂给自己当小白鼠?你敢在高速路上让新功能帮你开车吗?你真心放心把命交给一堆代码?

而且别忘了,今年3月那起车祸,小米SU7在高速公路上辅助驾驶撞车,瞬间烧死仨人,成了全国关注的头条。后来查下来,说是NOA发出了提醒,结果车主接手后没能反应过来,几秒钟之内出了大事。你是认为软件不够聪明,还是怪人家司机不警觉?这里面充满了“人机共驾”谁该负责的哲学难题——机器说它已经提醒了啊,人说你提醒得不清不楚啊。出事了谁说得清楚?每家车企都说自己重视安全,出事的时候一个都没少推锅。

我就想问一问,这类辅助驾驶功能,设计出来本来是让司机省心变安全,结果现在反倒成了新的风险点。你也不能全盘否定这些科技进步,毕竟出行方式确实因为它们有了变化,也能减少一部分人为失误。可我们根本无法忽略: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车厂,智能驾驶、辅助驾驶几乎就是堆硬件、拼算法,你家出一个OTA升级,别人隔两天推个大版本,谁都不敢慢——慢一种就掉队,慢一秒就少卖十万台。可这种军备竞赛式的发展,安全基础到底夯实了没?你敢保证你只是在给车加点能耐,不是在给用户挖坑?

再看看小米的处理办法。“OTA升级”,基本已经成了现在新造车势力的一根救命稻草。软件出了问题,远程修;硬件有缺陷,打补丁修一修。当然了,这次小米也没直接逃避责任,拿出了“召回”的全套流程。但换个角度讲,咱们是不是该警惕,这种用升级打补丁的思路,会不会渐渐让大家变得麻木?你家车再智能,一年召回三回五回,慢慢谁都麻木了,也没人真觉得召回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反正有问题反正下一个版本都能改掉,最后变成全民测试员。

现在政策也出来了。国家工信部也跑出来制定新国标,要对各种辅助驾驶设立全方位测试,大到功能安全、小到摩托车驶入的识别通通得测。可政策的出台,能不能真正跟得上科技的进步,给用户兜好底,还要时候来检验。车厂今后要卖真本事还是做数据游戏,是不是继续走大跃进的路线,能不能不单靠一时的热度和炒作赚流量回来,这才考验一家企业的智慧。

现在这种场面,让人想起多年前互联网、手机行业流行的“beta”测试。那时候,不成熟的产品可以边卖边改,因为最多挂掉一个手机App,不会要人命。现在钢铁智能汽车动辄上百公里时速,一碰就是生死,问题却依旧靠OTA升级“打补丁”,你说这种心态是不是太资本太互联网了,到底该不该改?

关键是,被召回的这些用户是什么心情?我买你小米SU7,苦等几个月交付,拿回家不到一年你就两次“召回”,一次是升级辅助驾驶,一次是智能泊车,说句不好听的,这就是一辆半成品。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事实就是边开边修。你敢让你爸妈老婆孩子天天用这个辅助驾驶上路吗?你真的做得到放心闭眼吗?如果哪天他们正好遇上了“极端特殊场景”,而你买的那台车正好还没来得及升级,真的能把命运交给这种“科技改变生活”吗?

小米召回逾十一万辆,辅助驾驶引热议,车主安全成关注点-有驾
小米召回逾十一万辆,辅助驾驶引热议,车主安全成关注点-有驾
小米召回逾十一万辆,辅助驾驶引热议,车主安全成关注点-有驾

其实说到底,小米和其他新势力,都是在和时间赛跑。资本死磕交付量,产品“卷”新功能。你不跟进对手就要被淘汰,大家只能拿用户安全冒险。不仅小米,别的主流厂商、造车新势力概莫能外。谁不怕被喷“研发不力”,谁不怕掉队?但你越追赶越快,用户变成测试员的可能性就越大。到最后,大家集体躺平:软件升级又来了,安全隐患下次再说,反正没人敢说自己的智能驾驶已经成熟到能百分百靠谱了。

辅助驾驶应该是提升安全感的,却被资本和宣传裹挟成了割韭菜的稻草。更快上市,更多参数,盲目堆砌新瓶装旧酒,表面看谁都在进步,其实安全意识被稀释在了“快”和“新”里。小米这次肯召回不等于别家以后不会出更大的问题,不等于你用OTA就能解决汽车安全的所有隐患。

换位思考,如果电动车将来真的普及了三分之二的马路,如果95%的出事场景都归咎于“极端特殊场景”,那剩下的老百姓命就是算法的祭品?到底是汽车变聪明了,人类更安全了,还是我们在被“智能”玩弄?

我们现在养成“有什么问题,升级一波就好”的习惯就好像吃了感冒药就觉得百病不侵。可车跟手机不一样,车上的每个失误都装着人命。或者再问一句:如果你真觉得连续两年召回很正常,那等你哪天真站上了助理驾驶的试验田,还会觉得很“互联网”吗?

这不是小米一家企业或者一家汽车厂商的问题,这是整个智能汽车行业的通病。智能化和安全性的赛跑里,你到底站在哪一边?留点警醒,别最后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踩刹车。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