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点带劲的!
本田这是要玩把大的!
一款中型SUV直接“跳水价”,这消息一出,汽车圈都炸开了锅!
这到底是燃油车最后的垂死挣扎,还是本田想来个绝地反击?
十四万的价格,是天上掉馅饼,还是脚下挖了个坑?
今天咱们就来抽丝剥茧,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说这主角,本田冠道。
这车开起来,怎么说呢,挺舒服。
方向盘手感轻盈,底盘调校偏软,过弯时车身姿态也算稳健。
可销量呢?
用“门庭冷落”来形容,都算客气的。
究其原因,说白了,就是品牌溢价撑不起它那高昂的定价。
这就好比,你揣着银子去吃碗兰州拉面,味道确实地道,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味儿。
这感觉,就像穿着高定西服去乡间扶犁,怎么看怎么不搭调!
本田这些年在华夏市场的策略,也着实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你明明是靠技术吃饭的,非要往“豪华”圈子里硬挤,结果把自己搞得不上不下,进退维谷。
犹记得当年,冠道初出茅庐,那叫一个气吞山河,直接对标德系三强。
2.0T的引擎,动力输出的确澎湃,但价格也着实不菲,三十多万!
这价位,都能摸到豪华品牌的门槛了。
可问题是,本田这块招牌,在老百姓心中,就是个皮实耐用的家用代步工具啊!
你硬要把它往“奢华”上靠,这不是“牛骥同皂”吗?
更令人费解的操作还在后头。
排放标准升级后,本田为了压缩成本,直接把2.0T的引擎给阉割了,只留下1.5T的勉力支撑。
这下好了,动力是降了,价格也没见着松动多少。
更雪上加霜的是,这1.5T的引擎,还闹出了“润滑油液位升高”的风波。
虽然本田也召回处理了,可这声誉,就像覆水难收,难以挽回。
你说你,原本是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怎么就沦为了“减配缩水”的代名词了呢?
再看看冠道的配置,也寒酸得让人咋舌。
入门级车型,竟然连个倒车影像都没有,晚上倒车,全靠感觉摸索。
车头照明灯还是老旧的卤素灯泡,亮度堪忧,夜间行车视线模糊。
车身漆面也薄得可怜,稍有剐蹭,便会露出底漆。
高速行驶时,噪音更是震耳欲聋,舒适性体验直线下降。
敢问一句,这还是身价三十多万的车吗?这配置,还不如十几万的自主品牌车型呢!
所以说,冠道的问题,并非车辆本身存在缺陷,而是本田的定价策略出了偏差。
正如《卖柑者言》所讽刺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你明明是卖寻常瓜果的,非要冒充卖珍稀贡品的,结果自然是无人问津。
现在,本田突然祭出“腰斩价”这一招,十四万就能拥有一台中型SUV,这操作,着实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到底是本田良心发现,要走亲民路线了?
还是燃油车最后的困兽之斗,要清仓甩卖了?
亦或是,这背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咱们不妨先来剖析一下,这十四万的冠道,究竟值不值得入手?
从价格层面来看,确实颇具诱惑力。
十四万,能买到合资品牌的中型SUV,这在过去,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咱们也要保持冷静,仔细掂量掂量,这十四万的冠道,究竟能为你带来什么?
要知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这十四万的冠道,必然不是顶配版本,配置方面肯定会有所精简。
倒车雷达、全景天窗、真皮座椅,这些提升驾乘舒适度的配置,估计都要与你挥手告别了。
此外,这1.5T的引擎,动力表现确实有些捉襟见肘。
如果你对动力有较高要求,经常需要跑长途高速,或者热衷于激情驾驶,那么这1.5T的冠道,可能会让你感到力不从心。
再者,冠道曾经出现的“润滑油液位升高”问题,虽然已经得到了解决,但难免会在心里留下阴影。
万一哪天旧病复发,那可就令人头疼了。
因此,这十四万的冠道,并非绝对的“物超所值”,而是存在一定的前提条件。
如果你对配置要求不高,对动力也没有过分追求,仅仅是想购买一辆空间宽敞、驾驶舒适的家用车辆,那么这十四万的冠道,或许可以纳入考虑范围。
反之,如果你对配置、动力、品牌都有较高要求,那么这十四万的冠道,可能就无法满足你的需求了。
与其纠结于这十四万的冠道,不如放眼看看同等价位的其他车型。
例如,本田自家的CRV,或者一些德系、美系的SUV,它们的性价比,或许更胜一筹。
购车一事,如同择偶,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切莫盲目追逐低价,亦不可过分迷信品牌,务必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做出最为理性的抉择。
本田此番“腰斩价”救市,究竟是诚意满满,还是暗藏玄机,目前尚难定论。
但可以肯定的是,燃油车的处境,正变得日益艰难。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正在加速侵蚀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可以预见,燃油车的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萎缩。
因此,本田这次“腰斩价”,或许是燃油车最后的挣扎,试图在新能源汽车的猛烈冲击下,苟延残喘。
这种策略,真的能够奏效吗?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毕竟,消费者并非愚昧无知,他们会用真金白银投票,选择最符合自身需求的车型。
本田此举,也给其他汽车厂商敲响了警钟。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唯有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方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归根结底,价格合理,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本田能够将冠道的定价,真正降至一个合理的区间,那么它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反之,如果本田依然固守“高价低配”的策略,那么它终将自食其果。
各位车友,你们认为这十四万的冠道,是否值得入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真知灼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