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祺M6销量困局:高性价比为何叫好不叫座?
在10万级MPV市场中,传祺M6曾以“良心大7座”的标签引发关注,但销量却长期徘徊在月均2000辆左右,甚至被戏称“二手车市场都罕见”。这款空间充裕、配置丰富的车型,究竟为何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本文将拆解其背后的五大核心矛盾。
一、定位夹缝:家庭需求萎缩,商用市场难突破
传祺M6主打家庭出行场景,但MPV家庭需求正持续萎缩。数据显示,2024年MPV市场销量同比下降7%,家庭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大空间SUV(如理想L8、问界M7),这类车型兼具通过性与舒适性,且第三排实用性更强。而在商用领域,传祺M6面临双重夹击:
高端市场:别克GL8、丰田赛那等合资车型垄断商务接待场景;
低端市场:五菱凯捷、东风风行菱智凭借价格优势占据小微企业采购份额。
二、产品短板:细节体验拉低性价比
尽管传祺M6以“高性价比”为卖点,但用户反馈暴露出关键短板:
短板类型
具体表现
空间利用率 第三排头部/腿部空间局促(身高175cm乘客膝部余量仅1拳)
NVH性能 高速风噪明显(100km/h时噪音超65分贝),发动机急加速噪音突兀
动力调校 1.5T发动机低扭不足(起步肉),双离合变速箱低速顿挫(尤其2-3挡切换)
细节做工 内饰硬塑料占比高,新车异味持续数月;后排未配备USB接口、小桌板等实用配置
三、营销错位:卖点模糊,品牌认知度低
传祺M6的推广存在两大误区:
“性价比”标签泛化:
仅强调“10万级7座MPV”,未突出核心优势(如同级领先的2810mm轴距、6.5L/100km实测油耗);
竞品吉利嘉际通过“L2+级驾驶辅助”精准切入科技需求,五菱凯捷主打“大四座魔术空间”,对比下传祺M6卖点模糊。
渠道与口碑脱节:
4S店试驾路线多集中于城市道路,难以体现车辆长途舒适性;
负面口碑传播(如变速箱故障、异响)未及时通过官方渠道回应,加剧潜在用户疑虑。
四、竞品挤压:合资下探,自主升级
传祺M6的定价区间(11.98-15.98万元)正处竞争红海:
合资下探:别克GL6终端优惠后价格下探至13万元区间,品牌溢价吸引传统MPV用户;
自主升级:吉利嘉际L推出1.5T雷神混动版,油耗低至4.5L/100km,动力响应媲美2.0T;
新能源冲击:岚图梦想家、腾势D9等PHEV车型抢占20万元以上市场,传祺M6缺乏新能源选项。
五、破局建议:精准迭代,场景化突围
产品升级:
推出PHEV版本,解决油耗焦虑,适配家庭自驾场景;
优化第三排座椅(增加腿部支撑、配备独立空调出风口);
升级静音工程(加厚前挡风玻璃、增加后轮罩隔音棉)。
营销转型:
联合亲子平台打造“家庭露营计划”,展示车辆空间灵活性;
针对中小企业推出“商务出行版”,提供定制化改装方案(如车载WiFi、隐私玻璃)。
服务强化:
延长核心部件质保(如变速箱延保至8年/20万公里);
建立用户社区,鼓励车主分享改装案例与长途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