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路上试了试新上市的长安启源A07,一下车还能闻到那股淡淡的清新味儿。刚好聊天时,销售说:你看啊,这续航真是大幅度提升了。我心里吐槽:别只看理想状态的数字,实际用起来才管用。
说到账面上,纯电版那730km的续航(估算/信任度:体感),当然得打点折扣。你得知道,实际在城市拥堵、空调开启、满载情况下,能跑到500-600km已经不错。高速上,那数值还会跌点,可能在650km左右;哪天高速限定时速跑,或许还能跑个700km以上,但这是在天时地利的理想局。你会不会觉得,这样的续航在实际场景是一种心理安慰的大头宣传?我估算,实际平时用下来,纯电要跑个400-500km都挺稳定。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它的用料其实还挺扎实的。全系配备8气囊和C-NCAP五星,安全感是有点硬核了。这里面我特别留意到,车身环抱式结构和微核技术的结合,就像是包裹我们的铁城堡。可我也在想:这么安全,成本是不是会更高?实际上它的成本控制也是在一块儿:电池采用金钟罩3C方案,续航强,可安全系数高,但带来的价格确实还挺硬核。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你觉得在安全和成本中,哪个更挂钩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追溯过它的补能表现。快充技术真厉害,峰值连接能到194kW(估算/样本少),理论上充5分钟,续航120km,实际上要认清:无论快充标签多牛,都得考虑到桩的 availability 和实际设备效率。比对两款车,纯电版和增程版的区别还真是实操差别——后者配了个6kW外放电,户外露营可以当移动电源,这想法挺新鲜,但我有点存疑:用得多少?实际户外会不会用上?还是觉得挺有用,但又不常见。
其实我对增程版的感觉挺微妙的。它在补能效率上比传统油车快得多,估算,油耗大概3.57L/100km(NEDC的估算,实际可能高点),比市面上很多油车还低。思考自从了解了它的燃烧效率后,我觉得这个增程器的热效率43.31%也是个肉眼可见的突破——就像你用一块超级节能的锅烧菜,油都用得更省。
但我也不得不说,使用增程版其实要多加点心思:加油和充电两头跑。起码比之前单纯充电麻烦点。你一定会问:这车好用还是不?股价会跌成这样吗?我只能说:这是两码事。公司要在成本和技术上找到平衡,本质上是个折中方案,否则哪敢打价格战?(这段我还没想到,更正一下,或许真没想过,增程版的繁琐体现在哪?)
聊到智能,我得吐槽:车机系统实在垃圾,加载慢、反应迟钝。用手指点点,感觉像点餐点到卡壳。启源OS 2.0和高通骁龙8155倒是够快,但UI设计却明显落后——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公司没有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体验上,既然硬件端做得不错,软件能跟上吗?说到软件,你知道现在这个级别的车,都开始用AI语音和空间识别,我问问自己:这车里那些智能到底行不行?真想不明白。
换个角度看,造车其实就像盖房子——选材、结构、设计都讲究。长安启源A07的外观真不是普通人能忽视,溜背、飞翼LED大灯,用扶光设计,看着就顺眼。无边框车门,配2.1㎡无界天幕——这点确实提升了场地感。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我对豪华的理解太偏门了?豪华不一定是奢侈品的堆砌,而是细节的体验。
可我也在想,像这样用料扎实的车型,真的就对得起价格,还是纯粹是为了包装?我猜(不确定)它的材料成本其实很高,达到一定水平再降价就难了。反正我还是觉得,长得漂亮不代表用得长。
说到充电快和续航,最让我费解的是——为什么没有配置热泵空调?你知道,热泵能显著节能,尤其在冬天。成本节省可能不止那么点。难道公司觉得,用户更care续航长而不是用车舒服?我觉得这差距挺微妙的,或者说,这是个策略性忽略。
更搞笑的是,还缺了800V超快充(估算/信心:可能还没成熟),我有朋友圈的同行曾经调侃:这算是硬缺陷吗?我说:可能是硬件资源分配的问题,毕竟160V可以解决大部分需求。而且,车机的流畅度还得靠软件优化,否则再好的硬件也白搭。
大概我没考虑过的问题:这车的实际耐久性如何?金钟罩电池的寿命能达到厂家宣称的几千次充放吗?实际用几年后,能用的电池容量会大打折扣。又或者:怎么保证那套车辆安全系统,在各种极端天气下都能稳定工作?这些都太理想化。
让人值得思考的是——这车型,真能一边加‘长’不加价,一边还保证各种体验都走在行业尖端吗?我心里也清楚,这个理想状态像个泡沫。但它带给市场的,是消费者一种向往。
或许某天,我会坐在这个车里,轻轻推开天幕,感受那云端般的通透。这个细节可能就是车主最在乎的小幸福。
我在想:这么多技术、数据、设计堆出来的梦想车,和我们每天的出行惯,差别到底在哪里?未来是否真的能长久?这些问题,留待我后续继续观察,也许会告诉我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