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掏出18亿美元,从福特汽车手里买下了沃尔沃轿车公司。这笔买卖在当时看来像极了穷小子迎娶落难公主——吉利当时年销量不过33万辆,而沃尔沃这个北欧贵族手里攥着八千多项专利。
吉利掌门人李书福这步棋下得够狠。收购资金里有六成是借的,每月光利息就压得人喘不过气。但人家图的是沃尔沃那套看家本领:城市安全系统和环保技术。这就像买了个会下金蛋的母鸡,问题是得先把它从北欧雪原挪到浙江厂房。
头几年确实难熬。北欧工程师和宁波工人互相看不顺眼,光是统一螺丝标准就吵了半年。2017年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时更尴尬,生产线调试期间当地工人直接罢工,最后是李书福亲自飞过去才摆平。不过这些学费没白交,现在吉利车型上用的主动刹车技术,就是沃尔沃工程师手把手教出来的。
最赚的其实是东南亚市场。借着沃尔沃和宝腾的渠道,吉利在泰国卖得比本土还火,去年销量翻了一倍多。但欧洲老家反而成了拖累,那边电动车补贴越来越少,沃尔沃在瑞典的工厂去年还裁了三百号人。这就好比花大价钱买了套高级西装,结果发现最适合穿去喝喜酒的反而是隔壁大排档。
技术反哺倒是实打实的。领克系列用的SPA平台、极氪的电池管理系统,全是沃尔沃的压箱底货。去年吉利中端车装上城市安全系统后,确实从比亚迪那边撬来不少客户。不过最让同行眼红的,是沃尔沃那套零下三十度不缩水的电池温控专利,这技术现在成了吉利电动车冬天的卖点。
十五年算下来,沃尔沃品牌价值涨到180亿美元,吉利也靠着技术输血从土包子变成国际玩家。但要说最精明的,还是当年谈判时死活要打包买下的专利使用权——现在每卖一辆用沃尔沃技术的车,吉利连专利费都不用另付。这种买卖,大概就是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吧。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