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哪吒汽车“断网”,很多网友第一反应是:“这也断的太突然了吧?”其实,这事儿真的突然吗?如果我们稍微把头抬高一点,看看新势力造车这两年的状况,再回头看看哪吒这一路的“高开低走”,可能会觉得,这所谓的断网,不就是暴风雨前的第一道闪电嘛。车联网崩了只是表面,更深层的麻烦,早已烂在锅底。
先问个简单但扎心的问题:哪吒到底怎么就搞到这一步了?明明2022年还能杀成“销冠”,一转眼12个月掉到底,销量暴跌90%,员工跑路大半,供应商都差点拉横幅堵门,是外部环境变化太快?还是“内伤”太深?其实老百姓都能给出一部分答案,哪吒自己恐怕也心知肚明。
很多人只关注那群倒霉的车主,20多万人,导航没了,远程控制车锁失灵了,连手机APP都变成废物。网上笑称买哪吒送“盲盒”,开不开得了全看缘分。但我要说,哪吒的问题绝不是个别用户的鸡毛蒜皮,而是这个品牌的整体设计与定位出问题了。
先说技术。哪吒这些年一直是“技术空心化”。研发投入连10%都不到,行业平均水平都没蹭上。说白了,靠买模组买方案,堆点“大屏、语音、夸张续航”忽悠下县镇市场。高端技术造不出来,品牌往上一点就破功。这理由你是不是听着耳熟?几乎每个“拿温饱型”新能源品牌通病吧。
再说产品定位。哪吒卖得最好的是10万元以下那些车,卖点一个“性价比”。这市场确实大,县域/小镇青年需求是真实的,但问题在于这种低价生意门槛低,谁都能卷,谁也留不住忠诚度。哪吒自己糊里糊涂做了“电动版五菱宏光”,却没了五菱拼命三郎的命。结果低端卷得头破血流,中高端往上一跨就摔跤,哪吒GT月销跳不过300辆,直接成了大家饭后的段子。
品牌低端化和技术空心化反过来又影响了企业融资与供应链信心。你卖点数不清的大白菜价车,核心科技全靠别人兜底,到了资本面前也拿不出动人的故事,资金一断,整个供应链失信,就像骨牌“啪啪啪”倒下来。截至去年底,哪吒拖欠供应商60亿,核心供应商债转股20亿都救不回来——你说,靠拆东墙补西墙,能撑多久?
还有个没那么常被人提起但一样严重的问题——管理混乱,动不动欠薪裁员,工厂停工八个月,员工流失八成,经销商也要散伙。企业生态一塌糊涂,哪还有心思造好车?现在哪吒的号称“核心队伍”才400人,产线设备倒是还在,但谁敢指望快刀重启?
这里我要反问一句:如果你是供应商,是员工,是股东,你会押注到哪吒的未来吗?或者说,他们现在做什么,真的还有希望吗?
也别说哪吒完全没救。在新能源行业,“壳价值”就是命。哪吒不是光杆司令——产能基地、生产“双资质”、海外渠道、设备资产,这都是“硬通货”,现在三大上市公司虎视眈眈。有人调侃说,这不是破产,是拿灵堂当招标会。谁能抄到底、能不能把这摊摊子玩活,这才是全行业在意的事。
先说东风集团,新能源转型还在掉队,人家正愁着哪里有现成的产能和工信部批文。哪吒的工厂和资质,如果合到东风大盘中,至少能喝口热乎汤。重要的是政府背景,有地方政府力挺,接盘也顺理成章。过去国企接破产新势力,玩过不少次,哪吒成不成,更多得看“协同关系”好不好。
再看小米,SU7火力全开,产能跟不上。哪吒那工厂就在上海辐射圈内,要是小米盘下来直接多一个新基地,还能拿到新能源生产双准入,品牌多元化,高中低端一起杀。谁说雷老板只会高调,不会抄底?干脆加条“速食产线”,一夜之间多出十万辆。
回头再瞄一眼宁德时代,这是典型的“产业链纵向控盘”——缺的是下游绑定,不是资金、不差技术。宁德如果来主导,直接把电池生意打包到车厂,车电分离、BMS升级、走出海外通吃一把,既能控股又能做生意,何乐不为?宁德拯救过爱驰、极越,经验比多数国企都丰富。
问题来了,如果是你手里有钱,你会怎么选?会纯粹买资质和基地,还是干脆接下整个系统搞“电池生态”?这背后牵扯到政策、行业协同、资本算盘,谁也不是白给接盘侠,最后都看谁能“算得过来这条账”。
另外我也想说一嘴,这次哪吒“断网”闹得大,有人还把锅甩到供应商,说人家不通人情,或者嫌地方政府“反应太慢”。其实哪吒是不是真的能被救活,真不取决于供应商买不买账,政府有没有耐心,而是这家企业过去那几年用尽全力透支了行业的信任和用户的底线。技术、品质、服务、融资全靠“压榨极限”;一旦市场变脸,大家只会更快地踩油门逃跑。
从趋势看,新能源车确实进入淘汰赛加速阶段。今年不是哪吒一家车企倒下明年还是别人。“拿价钱砸产品、砸渠道、砸品牌”,这套老路子辛苦两年总要还“技术债、信誉债、组织债”的,早晚要爆。事到如今还幻想搞什么“低价鲶鱼”,哪吒这案例就是最现实的一记耳光。
但我们能不能从哪吒事件里学到什么?新势力们到底该不该只拼低价?厂商跟用户的关系到底有什么底线?创新是不是只能靠贴牌采购和供应链高利贷?“国产替代”只是噱头,还是能玩出真实水平?
现在哪吒重整,“保交付”被顶到第一要义,说白了,是怕谁接盘谁背黑锅。车主急,百姓等,很多人其实是怕看到中国新能源故事又被人嘲笑,说我们只会“骗补、骗资、骗概念”,最后留下一地鸡毛。如果接下来哪个大玩家真的能把哪吒这套资源整合成型,低端重新洗牌,中高端找到新定位,也许还真能逆风翻盘,做出一朵奇葩。但概率有多大?再问自己一句,谁会为了一只遍体鳞伤的“灰姑娘”拼尽全力?
说到底,丢了车联网,其实是丢了“互联网造车”这最后个面子工程。曾经吹得天花乱坠的智能网联、智慧出行,现实中还不是得靠产品力和企业内功撑底。哪吒的教训,是让所有想靠套利、靠一招鲜吃天下的新势力都警醒——时代红利退潮时,没人能赤膊狼人游泳。
最后一句,留给哪吒的时间,的确不多了——但留给全体新势力造车的时间,同样紧张。大浪淘沙才有真金,明年后年,我们还会听到几家车企的断网、断供、断粮?“生死倒计时”,这四个字不仅属于哪吒,也属于未来的所有造车新势力。不信你等着瞧,谁的胆子大、谁的底子厚、谁的路子硬,最后自然会浮出水面。不服不行,市场容不得糊弄。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