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国产化赌局,一场迟到五年的自我救赎
我站在雷克萨斯4S店里,看见销售名片盒积了层薄灰。三年前加价5万还要排队半年的RX450h,如今ES200直接降价10万,裸车价跌破20万区间。
这不是促销,这是信仰崩塌。
最讽刺的是,那个曾经被戏称为“戴口罩的雷克萨斯”的新款ES,设计师须贺厚一最近直播画图解释:增高车身是为了塞电池,门上黑色线条是为了导流空气。说得头头是道,结果网友直接怼回去:“把丑说得这么清新脱俗也是本事”。
业内人士私下告诉我,这根本不是设计创新,而是油改电平台的技术遮羞布。电池包离地间隙高达190mm,比原生纯电平台多出整整30mm——这哪是流线型设计,这是技术落后的补丁。
更狠的料在后面。据说他们押宝的固态电池,单个电池包报价38万,比现有电池贵2.3倍。在国产电动车已经把续航干到1000公里、价格打到30万内的今天,这价格简直是在做梦。
我在想,雷克萨斯到底在坚持什么?国产化后95%零件用国内的,偏偏核心电控还要死抱着日本电装独家供应。嘴上说扎根中国,身体却很诚实。
经销商算过一笔账:国产ES定价低于35万会冲击自家燃油车,高于40万又卷不过国产新势力。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现在全国只有250家经销商,比宝马少一半,比成立十年的蔚来还少150家。门店冷清得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销售围着仅有的两个客人转,那画面太美不敢看。
三年前谁敢想,雷克萨斯会沦落到靠降价求生?2021年保值率还有86.7%,比奔驰高10个百分点,现在直接滑到60%。二手车商收车手都在抖:“去年收的ES300h,现在比同期5系少卖3万,价格一天不如一天”。
说到底,时代变了。当特斯拉用OTA重新定义汽车,新势力用用户运营重构服务,雷克萨斯还在修补燃油时代的价值链条。中国消费者早就进化了,他们要的不是冰冷的文字和诧寂风装潢,是实实在在的体验价值。
上海工厂的烟囱即将升起,但比国产化更迫切的,是找回那个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加价的灵魂。当最后一辆加价售出的LX570驶出展厅,雷克萨斯的黄金时代已经彻底落幕。
现在问题来了:换作是你,会为一个迟到的国产化赌局买单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