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15万根,盐城金通科技全力出击,积极撬动增量市场

最近大家都在聊车,特别是国产新能源车,像小米SU7一出来,那真是火得不得了。

咱们平时看车,关注的都是外观酷不酷,续航长不长,加速快不快。

但你有没有想过,一辆车,不管是上百万的奔驰宝马,还是十几万的家用车,它能正常启动、开灯、按喇叭,甚至在关键时刻弹出安全气囊救你一命,背后是靠什么在运转?

日产15万根,盐城金通科技全力出击,积极撬动增量市场-有驾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藏在汽车“皮肤”底下,但却像我们身体里的神经网络一样重要的东西——汽车线束,以及一个在江苏盐城,每天能生产15万根这种“神经”的厉害公司——金通科技。

这事儿得先从“汽车线束”说起,这词听着有点专业,但说白了特别好理解。

您就把一辆汽车想象成一个高度复杂的人体。

车上的电脑(ECU)就是大脑,而发动机、车灯、音响、空调、安全气囊这些就是身体的各个器官。

那大脑怎么指挥这些器官干活呢?

总不能靠喊吧。

这时候就需要“神经网络”和“血管系统”了,汽车线束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它就是一捆捆的电线,负责把电能和信号指令,从“大脑”精准地输送到每一个“器官”。

你一按喇叭,电流通过线束传到喇叭上,它就响了;你一打转向灯,信号通过线束传到灯泡,它就闪了。

所以,这玩意儿虽然不起眼,拆开一辆车,里面密密麻麻全是它,但它就是汽车的生命线,一根线出了问题,轻则某个功能失灵,重则可能导致严重事故。

好了,了解了这个背景,咱们再来看盐城这家叫金通科技的公司。

它就是专门给汽车造“神经网络”的。

日产15万根,盐城金通科技全力出击,积极撬动增量市场-有驾

这家公司可不是什么初出茅庐的小作坊,在咱们国产新能源车还没这么火爆的时候,它就已经在给那些世界顶级的汽车品牌供货了。

名单拉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名字: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通用,还有咱们国内的上汽、长安。

咱们都知道,特别是德国车,对零部件的要求是出了名的苛刻,一个螺丝钉都要经过层层检验。

金通科技能成为这些大品牌的稳定合作伙伴,说明它的产品质量是经过了最严格考验的,绝对是“免检产品”级别的。

它生产的线束种类也特别多,涵盖了安全带、方向盘、安全气囊这三大块,总共有500多种产品,基本上汽车上跟安全相关的“神经系统”,它都能包办。

如果说,过去给这些传统汽车巨头做配套,是金通科技实力的证明,那么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就彻底让它站上了风口。

新能源车跟传统油车最大的不同,就是越来越“聪明”了。

车里的大屏幕越来越大,能语音控制,还有各种自动泊车、辅助驾驶功能。

这些智能化功能越多,就意味着汽车的“大脑”需要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量就越大,对“神经网络”的要求也就越高、越复杂。

这就好比以前的诺基亚手机,里面的线路很简单;现在的智能手机,内部结构复杂得不得了。

汽车也是一个道理。

这对于金通科技来说,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巨大机遇。

日产15万根,盐城金通科技全力出击,积极撬动增量市场-有驾

它原本就有的高端制造技术和与汽车厂商同步研发的能力,这时候就派上了大用场。

别的企业可能还在琢磨怎么转型,它已经凭借深厚的功底,直接切入了这块全新的、而且利润更高的市场。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让人振奋的现象:现在满大街跑的比亚迪,科技感爆棚的特斯拉,还有刚上市就抢破头的小米汽车,它们体内流淌的“血液”,传输信号的“神经”,有相当一部分就来自于盐城的这家工厂。

特别是能成为小米汽车的供应商,意义非凡。

小米是第一次造车,对供应链的选择可以说是慎之又慎,既要技术顶尖,又要能跟上它超快的研发和生产节奏。

金通能入选,这本身就是一张王牌认证,证明它在新时代的竞争中,依然是第一梯队的选手。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问题也跟着来了:生产跟得上吗?

一天15万根线束,这个数字听着就吓人,这得需要多少工人才能完成?

但如果你走进金通科技的生产车间,你会发现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这里没有成排的工人埋头干活,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崭新的自动化设备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这边,激光焊接设备闪着光,以肉眼看不见的精度进行焊接;那边,一种叫“双铆压”的设备,像个效率极高的机器人,自动完成剪线、剥掉线皮、压上接头等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

据介绍,这样一台设备,一个小时就能生产出上千根半成品线束。

日产15万根,盐城金通科技全力出击,积极撬动增量市场-有驾

这就是科技赋能生产,用机器的高效率和零失误,来保证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当然,光有先进的机器还不够,背后还得有聪明的人来指挥。

公司的总经理刘增广先生说,面对激增的订单,他们从年初就开始全面提升产能了。

一方面是继续引进更先进的生产线,另一方面是大量招聘和储备专业的技术管理人才,同时不断优化生产流程,让每个环节都更顺畅、更高效。

更厉害的是,他们不光是忙着完成手头的订单,还有近180个新产品的样品正在研发和交付中,预计未来两年内会陆续投产。

这是什么意思呢?

这说明金通科技的眼光看得非常远,它不仅在满足今天的市场需求,更是在为明天、后天的市场提前布局。

当别的企业还在追赶风口的时候,它已经在创造下一个风口了。

这种超前的战略眼光,正是他们敢于定下“全年销售总额增长50%”这个宏大目标的底气所在。

所以,从盐城金通科技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成功的案例。

它更像是我们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写照。

我们不再是只能生产衬衫、玩具的“世界工厂”,我们也能制造出像汽车线束这样技术含量高、品质要求严的核心零部件,并且能得到全世界最挑剔客户的认可。

从奔驰、宝马到比亚迪、小米,金通科技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恰恰说明了中国制造的实力和魅力正在被全球重新认识。

这背后,是技术的创新,是管理的进步,更是一代中国制造人的远见和魄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